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网络环境下VFP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周秀芳




  摘要 本文以网络环境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法分析TVFP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从学习任务设计、学习组织设计及学习过程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VFP 任务驱动法 教学模式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命脉,当然也离不开网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步被网络教学模式所代替。从教与学双方来看,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部分作用将由网络替代。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师与学生相互分离,从而使网络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VisualFoxPro(VFP)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文化、技术、应用”这三个层次中的第二层次,它既是一个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可视化和面向对象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快速开发的工具。
  VF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据库,并使他们初步具备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以在毕业之后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技术,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基于网络、基于研究、基于交互”的先进教学思想,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VFP知识,并提高他们对数据的处理能力。VFP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顺序,其知识点多且杂,又较为分散,包括了VFP语言基础及程序设计,项目、数据库与表,查询与视图,可视化界面设计等。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VFP课程的任务、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都是任务设计的依据。因此,要认真研究VFP课程的教学大纲,并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从而抓住主线。基于网络的学习,提倡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并选择真实性的任务作为学习内容,以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与日常生活是相关的,从而保持他们的兴趣和激发状态。由于本校学生是通过中考,进入五年制专业班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将本课程多而杂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案例(本文以一个“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为实例)当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突出了该课程的实用性。首先,可以先设计与本案例相关的比较简单的任务,然后,再设计比较复杂的大任务,便于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化。
  
  (二)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这几种。其中,小组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学习的较好组织形式。每个小组由3~6人组成,将课程教师或本校计算机系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定期、分阶段地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但在分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一个组中应包含层次不同的学生;在选小组长时,要注意安排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任务”的实施。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VFP学习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把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可以将一个学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①提出问题阶段(创设问题情境);②详细分析阶段(资源引入、筛选,项目研究与设计);⑧测试评定阶段。在具体的研究学习过程中,这3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在这里,以“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例。并按照这三个阶段,来展开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提出问题阶段。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实用的研究问题。如在进行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这个综合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设计项目时,其设计难度较大,因此,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的项目分成许多子模块来完成,同时,还要指出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利用“VFP”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将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结合起来,以完成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最后,还要指出该研究的要求:完成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给出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项目的建立、界面的实现、系统菜单的实现以及各个子模块的实现等。
  2、详细分析阶段。首先,分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利用网络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以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交的作业和网上的交流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以使他们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最后,学生将小组各成员的研究成果与项目相结合,并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最后再提交给指导教师。
  3、测试评定阶段。教师集中所有成员,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要求自行设定测试数据,并查看测试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作业(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功能设计图、程序调试过程、试验报告,等等),并制成网页进行展示。此外,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并重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和协作予以点评,多表扬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小组,帮他们树立信心,并激发学习热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当起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使它发挥优势,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并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最终使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