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谈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设计模式

作者:吴忠良 李文君




  (2)自主学习策略。其核心是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充分体现他们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帮助他们“学”和“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启发式、自我反馈式等。
  (3)协作学习策略。它被看作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以不同观点对同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且对深入理解问题、掌握、运用知识和提高能力等都大有帮助。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能团结协作,就可以群策群力,克服困难,从而成功完成任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包括分组、有利于协作的评价、小组分工等。
  (4)教师监控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及进展记录(数据库)、讨论记录、阶段性成果、个别访谈等技术手段,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5)适时指导策略。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因知识不足、思路堵塞、必要因素考虑不周等原因而造成学习停滞。如经过自身努力后仍得不到解决,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从而避免时间的浪费和学习积极性的消退,同时也避免了挫折感的产生。
  (6)问题解决策略。为了使学习者能较顺利、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对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进行收集整理,供学习者查阅、使用。
  4、信息资源设计。它是指确定学习主题、解决当前问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来讲,这些信息并非全部有用,有的甚还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就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初选,以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必要时还可制作专题资源网站,供学习者查阅、探索。
  5、学习工具设计。学习工具是指在计算机学习的环境中,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支持作用的软件。学习工具有时可以等同于认知工具,但总的说来,学习工具包含了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的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型和设备,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学习者可以用其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分析、处理、编辑、制作等,还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替代部分思维,或与他人通信和协作等。
  6、问题解决案例库设计。是为了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从下手时,通过检索数据库中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案,从而得到启示,使学习过程得以继续。这既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又是重新发现已学过知识的新的独特用法的过程,它能够使学习者对该领域的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迁移能力。
  7、评价与修改。这是本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评价自己设计的学习环境时,所需的数据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审视、反思和经验;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学习环境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以及运用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更应来自于学习者在该学习环境中所进行的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该学习环境设计的模式呈现出一个循环过程。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学习环境的设计来说,可能要经过多轮反复修改,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中,计算机是必要的技术基础,它为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它是否能够真正为学习服务,关键还要看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对新的教和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等多方面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