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谭拥军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需要,都在不断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服装专业的课程改革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职业能力 能力培养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已初步创出了“四个对接、一个转化”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教学与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与岗位操作实际相对接、教学与学生的成才志向相对接。四个对接形成了应用性技术和职业素质,通过项目的综合设计实践,这种技术和素质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和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理论-实训-创作-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四个对接,一个转化”教学的创新理念和教学的创新模式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成果。其特点是:将课程的综合创作(设计)与企业的生产项目相对接,任课教师通过虚拟服装企业的生产项目或校企合作中的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实战性的全程设计,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在实战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施展。
  在教学中,要与企业的生产模式紧密对接,每一个环节都应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内容,学生的设计图也应按企业设计图的要求,还要画平面结构图,以培养他们追求企业标准规范的质量意识。此外,还要坚持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教学要与企业的设计方法对接,学生的设计效果图,必须按照企业指导生产的任务书的方式来完成。
  行业标准规范的内涵是在变化、扩展的,因此,职业教育也要随行就市地更新、变化、发展。课程教学的更新、拓展应以发展中的行业标准规范为依据,并把它作为衡量实用价值的风向标。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材、教案,并创新教学模式,以始终保持与行业标准的规范相对接,从而使课程改革形成与岗位操作实际相对接的适应性特色。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四种职业能力:即学习能力、做事能力、合作能力和做人的能力。在实现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课程教学与岗位操作实际相对接的适应性特色,就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并使这四种能力得到训练,从而打破了课堂教学和岗位实习的界限。由此可见,使课程教学与岗位实际相对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培养学习能力。课程的教学全程分为若干个单元的学习能力训练,每个单元的理论、技能、单项模拟设计都可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工程的现场教学来完成,课程的综合设计则与企业的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每个阶段都是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相结合的训练,都提出了与岗位操作实际相对接的要求。
  2、把作业提升为作品,以锻炼做事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把作业提升为设计作品来训练、要求,将做事能力的训练完整地涵盖手其中,并要求学生做好资料收集、信息处理、项目研究、方案构思、设计制图、制作成品等方面的工作,使设计的每一道程序都能达到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这种高标准、高强度的做事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行和精神。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不仅要完成系列的服装设计,并制作出成衣来展示。此外,还要有一整套标准规范的设计方案文件。只有具备这种做事能力的毕业生,才能拿出高水准的毕业设计作品,并培养起较强的岗位适应性。
  3、将设计与项目、实习、就业结合,以提高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学生合作能力和做人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生要学会面对各种挑战,并尽快地适应社会。与市场对接的开放办学,可以拓宽挑战的领域和机会,使他们早介入、早认知、早适应社会,而教师则应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和展事,并进行社会角色的适应性锻炼,从而使他们培养起较强的自信心。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实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新:一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由毕业指导教师与企业、科研单位的资深设计师共同组成设计指导小组,使企业的生产项目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使毕业生直接与岗位的操作实际对接;二是使他们的设计直接与施工项目对接,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做人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
  总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