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校音乐基础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

作者:祝晨光




  摘要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到来,我们必须从更高层次来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的音乐教育。当新形式展现在音乐教师面前时,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音乐教育改革的成败。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影响能力培养质量的直接因素就是课程设置。
  关键词 高校音乐 课程设置 能力培养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能力观”目标
  
  高校的音乐教育要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就要使学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和文化含养。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不能因为课时或条件的限制而忽略了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人类的音乐实践包括三个创作过程:作曲、演唱(奏)、欣赏。音乐艺术是一个在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的过程,因此,无论在哪一个教学领域,都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把参与作为获得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从而实现课程价值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其次,还要关注世界的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以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二)高校音乐教育“能力观”培养的课程构建
  
  1、拓宽音乐基础知识的范畴,从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大学生音乐的基本素养是指他们具有与自身文化水平相适应的、能进行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和感知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力度、速度、调性、和声、音色、曲式等音乐表现手段的感知、分辨、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基本素养,远非一门单一的乐理课所能承担,所以,必须拓宽原有音乐基础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它改造成综合性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可综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本乐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但应根据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删除繁琐的、用处不大的知识,如等音程、重升、重降符号等。
  (2)视唱、练耳及节奏感、节拍感、调式感的训练,这是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使他们掌握在这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提高的方法。
  (3)歌唱的基本知识与歌曲演唱:歌唱是最基本的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最喜爱、最能普及的形式。如果能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歌唱的基本知识。并选取中外艺术歌曲和优秀的民歌、通俗歌曲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直接帮助。
  (4)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在音乐的基础知识中,如果能加入音乐的欣赏内容,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对于提高他们的音乐基本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音乐的文史知识:音乐的文史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常识;音乐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音乐的审美知识;中外音乐简史以及与欣赏曲目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历史背景资料,等等。这部分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思辨性,是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区别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综合性音乐基础课在内容的选取上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拓宽了知识面的广度,并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常识、基本的音乐文史知识、基本音乐感受的能力训练,等等,其覆盖面较宽,信息量较大,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从文化形态上初步了解和把握音乐艺术的全貌,且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的课程目标相一致。
  2、整合音乐的基础知识内容,从孤立型转向联系型。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唱歌、视唱、欣赏等内容是分开进行的,这是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长期采用的课程模式。对于接受普通音乐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显得过于“庞大”,且不够精炼,过于“孤立”,彼此间缺乏联系。因此,在综合性音乐基础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加上拓宽的内容,而应将它们有机地融在一起,使各门知识之间互相开放和渗透,打破封闭、孤立的状态,从而真正完成课程的整合。
  此外,还可以根据音乐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某一概念(某一知识点)时,通过学习与某一概念有关的所有学科,并对该概念获得全面的理解。在这种设计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类知识的综合性。例如:在音的长短这一章节中,包含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等内容,如果仅对概念进行理解,虽然很简单,但却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因此,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知识点,在基本乐理课中学习它的概念,在视唱练耳课中进行视唱、听音、节奏等训练,在唱歌课和欣赏课中体验节奏的表现和美感的特点,从节奏创作中学习它的运用……通过内容的整合,学习就可以由孤立静止的过程变为立体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把原来在多门课中分类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融在一门课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多方位地感性与理性解释中,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学习内容。同时,课程间实现了相互开放,既利于学生从知识的相互联系中,从学科本质上整体地把握学习内容,避免了重复学习与训练,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和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学生在接受信息时调动了身体的多种器官,所以对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身心协调能力等也起到了较好的锻炼和发展作用。
  
  (三)“能力观”的培养要求教师身正为范
  
  面对教育改革,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置身于学习者、研究者、监督者的境地,这是重塑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教师高素质的重要环节。
  1、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和教学要求。根据培养方向和新课程建设的措施,制订适合21世纪高素质、宽口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是实施高层次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
  2、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一般修养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修养。
  3、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建立艺术教育的研究机构,探索艺术教育的规律,并不断提高音乐学科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