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与问题探讨

作者:许 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并负责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自然地使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要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并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在任务结束后,根据情况对自身或合作的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和反馈。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互相评价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3、学习动机转换。在3P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考试测验等),并只关注结果。任务型教学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建立学习档案、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老师口头评价等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单独参与或合作完成任务,强调了对自身语言技能的运用,并削弱了教师的主观评价或考试分数造成的外部影响。这样,学生得到的自我满足就主要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内部肯定,并由此强化了他们对语言学习本身的关注和投入,有利于形成持久、良好的学习层次递进和能力提升的态势。
  4、教学载体多样。3P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内设定好的编排设计,学生接触到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而任务型教学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这些任务活动可以直接来自于教材课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将教材内容进行改编、重新整合,或是补充网络教学资源,加以融合拓展。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临场调动学生,以他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来设计教学活动。
  5、输入、输出完整。外语教学重视语言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多通过课堂讲解和反复操练来强化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这就使教学流于表面,且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任务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检验那些没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的机会。语言输出后,学生能从同学或教师那里得到反馈和验证,从而加快了对输入的理解。
  
  (五)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操作难点:①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相矛盾。由于受到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的制约,不得不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合并或删减,但基于真实交际场景下的语言活动,如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又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②学生的共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任务型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了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的学生来说,都要经过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变过程。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依赖感较强的学生而言,此模式则可能会增加其焦虑感,挫伤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学习兴趣。③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为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和实践提供了契机,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采用终结性评价体系,“分数第一”的老观念难以驱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六)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功能的转变,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并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对其理论依据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