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找准“案例”与培训课题的结合点

作者:庞向阳




   [摘 要]案例教学是职工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要发挥“案例教学”的效能,提高培训效果,关键是要找准案例内容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结合点。培训目的是案例选择的依据,案例的实施主线是培训目标与案例内容的结合点,在案例准备,案例引入、案例组织、注意事项等方面,要以针对性强弱做为判别标准,只有用好“案例教学”,才能彰显“培训也是重要生产力”的光芒。
   [关键词]职工教育 案例教学法
  
  职工教育培训任务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不同的工种、岗位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但都以提高职工的素质、操作能力为目的,从而使培训工作成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环节。但传统的培训方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参学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如果学员在培训后不能深刻地掌握培训内容、深刻地分析问题,且没有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就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这就对培训理念、培训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美国哈佛大学将企业管理案例应用于管理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因此,“案例教学”成为了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必由之路。在铁路职工教育的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 “案例教学”的体会。
  (一)找准职工教育培训与案例教学的结合点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与培训的目的直接联系,对提高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的深度与力度,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职工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的相应知识和能力。在现代企业培训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已成了公认的有效教学方式。适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并辅以其他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
  2.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针对性强,案例教学内容具体,能够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案例教学多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它内容具体明确,符合职工教育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它来源于生产一线,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生产问题涉及了相同的内容。这些共性使“案例教学”成为了职工教育培训的首选方式。所以,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使“案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的教育培训。
  3.应用案例教学,是适应学习规律要求的需要。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员很难理解知识的实质,更难在将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强化技能。而如果使用案例教学法,有意识、有目的地选用一些典型案例,将学员引入到接近现实的“现场”中,就能使他们在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感悟理论知识所揭示的规律性,从而加深对原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可见,引入“案例教学”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切入点,要抓住案例中的实质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
  例如,铁路企业的案例,有安全生产案例、事故案例、行车事故案例、职工人身安全事故案例、作业标准案例、职业技能实际操作技能实例(实作项目)标准等。不同专业、不同工种都有详细的分类、不同的侧重方面,在运用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二)案例教学在职工教育培训中显示了优势
  “案例”的活力决定了它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显著优势:
  1.“案例”有聚焦的作用。如果受培训者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案例教学”有强化记忆的作用,受训者能感受到“案例”的亲切、具体感,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案例教学”有调动受训者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特点,它能够使参学者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4.“案例教学”更符合成人的年龄特点。如果施教者“恰当引导”,就可以激发受教者参与研究的热情,从而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5.“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难点,抓住重点,简化烦琐的理论,从而快速切入正题。
  (三)案例教学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实施方法
  1.实施“案例教学”的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设计者。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启发、引导学员学习,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案例一般分为描述型、问题型和混合型三种基本类型。要联系有关知识,再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以适应学习者的基本情况。
  (2)进行案例的编选。可以在公开的案例集或教材中撷取现成的案例。也可以在资料中搜集描述型的、学习性较强的案例。此外,还可以根据相关资料,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编辑,组合成一个新的案例。编写案例要从实际出发,选好题,选好点,拟定提纲。其技巧是:选准目标,客观描述,注意结构严谨,要以适当篇幅,清楚、完整地表达。要遵循不违背事实现象、反映主体、不以偏概全、以正面为主的原则。案例的大小要恰当,以在计划时间内说明过程、办法和理论为标准。
  (3)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讨论性。如铁路安全事故的案例,其内容本身就是职工培训要掌握的内容。在生产中,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一定的案例;在专题培训中,要进一步依据“案例概况”,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定责”,加深理解“教训与预防措施”是更深层次的要求。这些是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所要涉及的内容。
  2.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争论,在讨论、争论中提高、明理,解决问题。
  (1)在案例教学中,要分组讨论,通过交换意见,在每个小组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然后再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通过充分讨论后,个人发表见解。此外,模拟演练也是案例教学形式的一种。在技能培训中,应围绕某一个操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分工,讲解安全措施,并完成现场实作,最后进行总结评议,这些对 “案例”教学的综合运用,是提升技能的有效方式。
  (2)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其它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等。案例的呈现,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借助各种手段,如PPT演示文稿、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此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多引导,少讲解,不能随意发表个人意见、评价,以免影响学员的思路与结论。
  (3)案例教学要重视“引导”的作用。在案例描述后,要围绕中心目标,通过设置提问、讨论等形式,用语言“引入切题”,并快速建立起已有知识与案例目的的联系,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思考时,应适时“引入证明”,通过归纳法或发散法,深入联系,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点,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总结阶段,要适时“引入归纳”。在形成认识和方法后,应及时归纳,明确概念和结论,强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内容,最终形成思想观点。
  (4)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旁观者,同时也是潜在的控制者,要对讨论进行控制,对观点的出发点进行引导;对结论目标与技能的形成加以强化;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实现等进行检验。
  (5)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培训与教学的活力。使活力在“案例”的理论联系实际中显现,在“案例”参学者的思维中引起共鸣,在案例从实际到理论的辩析中,归纳对象的属性,抓住问题的主线,从而引导结论的层层出彩。
  (四)“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单纯地讲案例,没有启发性的案例是失败的。失败的案例教学可能有结论表述不恰当、说明结论有偏移、概念表述不准确、结论无层次等问题。因此,在强化结论的过程中,不宜再用案例说明,也不能用案例来代替理论分析的过程。
  2.案例的针对性把握是案例教学中的难点。案例的选择、运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突出中心;要消除或淡化“针对性发散”的信息;对发散部分的信息,要注意把它们引向中心目标;要使案例的深度适应对象所在的层次和知识点的内容。
  案例教学方法虽好,但也要按其内在规律来运用。只有克服了偏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案例需要设计加工,运用时要把握控制,引导要适时恰当。用好“案例教学”,能使职工教育培训插上飞翔的翅膀,透出活力,彰显“培训也是重要生产力” 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纪忠.案例教学法应用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