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姚亚冬




  在职业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要注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其能适应未来转换职业的需要。这无疑是职业教育的一项新课题,是对职教工作者新的挑战。唯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禁锢,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技能教育的新路子。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主体意识
  中国几千年推行封建奴化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不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对于出自教师之口的“道”,只能接受,不能违背。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呆板地接受知识,本应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单一活动的“一言堂”,这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灵性、思维,熄灭他们的创造之火。不难想象,经过这种陈腐的“保姆式”、“封闭式”教育,学生怎么会具有开拓精神,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呢?几千年的教育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点。
  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从此不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师生间树立民主平等的地位。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允许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在一起谈观点、谈认识,一起沉浸于营造激发潜能的教学氛围和民主合作的的情境中,共悲欢,同离合,让学生充分地展示才华。
  (二)善于营造激发潜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才华
  教师应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才华,尽可能多地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笔者在指导中专《化工设备》课的毕业设计中,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从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艺性能、优化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学生设计的结果五花八门,其中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他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最需要的是激发他们潜能的宽松、融洽的环境,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去思考;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仔细地去观察;解放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安静地去聆听;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放松地去实践……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契机,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解决好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三)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由于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技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洋洋洒洒、口若悬河,学生在底下呼呼大睡的情景,教师无奈之中只好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由此反思,现行的教学方法是否对路?实践证明,打破常规、经教师潜心研究而巧妙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做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明确的问题、清晰的论证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的内容的学习。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断地调整学生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展开生动的教学。技校学生更喜欢直观教学,如实物演示、图片展览、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小模型、参观工作现场,都会加深印象,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亲历实践,把知识学活学透。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说千遍,不如做一遍,学生看见自己亲手制作的样品,都有一种成就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新奇和悬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新鲜感,有强烈的探索和释疑的欲望。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往往会通过不同的眼神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调整,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多变的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与学之间的活动就会呈现出宽松和谐的气氛。
  (四)现代教学应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即使学生离开了学校,走出了教师的怀抱,良好的习惯还将终身影响着他们,督促着他们,使他们完成终身学习,完成可持续地自身发展。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一餐得益;授人以渔,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