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徐志敏




   [摘 要]李清照作为女性词家,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易安词出语清新自然又意境高远,委婉的格调中透出刚劲挺拔,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易安词 艺术特色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一个“倜傥有丈夫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杰出女词人。她以自己富有独特个性的词作,卓然挺立于两宋词坛。与她同时代的理学家朱熹曾说过,“本朝妇女能文,只有李易安和魏夫人。”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也称她“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李清照于历代众多词人中“别是一家”。她的词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擅长以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用委婉细腻的笔触来抒写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内心活动。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以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少女那多情的内心世界和妩媚婀娜的外表情态,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勾画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又如“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翦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都细腻而逼真地刻画出了闺阁思妇的心理状态。
  善于运用自然清新、凝炼新颖的语言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也是易安词的一大特色。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和赞赏,除了它长于抒情外,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绿肥红瘦”四个字,既炼且工,韵味宛然,在用语上极富创造性,“绿肥红瘦”即叶肥花瘦。海棠原如此,经过一夜风雨,叶愈加滋荣,花则凋零越发显得“瘦”。不言“叶肥”,而言“绿肥”;不言“花瘦”,而说“红瘦”。以此塑造极鲜明的艺术形象,写得生动传神。“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黄花之瘦,在其花瓣之细长柔弱,自可与女子之纤弱苗条比拟。再者,人比黄花,除突出个瘦字外,言外还有孤芳自赏之意。这一比喻加夸张的句子,十分巧妙地写出了词人为孤寂凄冷折磨得消魂失魄的姿态与心境,感情真挚,语言秀雅,历来为人所叹赏。此外,如“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等。皆造语新颖,形象生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易安词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善于用叠词叠句来深化意境,加强词的表现力。如《南歌子》中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连用三个“旧”字,借以描绘词人那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凄惨情怀。又如:“窗外种得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语,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两首词均不胜老境悲凉之感,以沉痛的抒情笔调,集中表现了词人国破夫亡后那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细的心理状态。情绪激越,自胸臆中自然流露,故墨守成规用叠字重句却毫无堆砌之病。尤其后首,开篇即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面又有“点点滴滴”四叠字,如此连续重叠,却毫无晦涩之感。相反,却显得十分自然妥帖,流转如珠,获得意美间佳的效果。前人说她“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都是中肯之论。
  易安词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尚铺叙,即谋篇布局有情节,不但她的慢词如此,小令亦如此,不但后期如此,前期亦如此,我们不妨举例说明:“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以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前首由“慵整纤纤手”到“袜划金钗溜”再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首均为铺叙,极有层次,从而活脱出一个妩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形象。后者写的是夏日游饮归来途中的一个片断,着重写的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瞬感受。但对这片断和瞬息,却不是正同出之,而是借助于醉态表现的。对于醉态的描写,也委婉有致,寥寥六句,一句一个图画,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进一境,层次曲折有伏,一个活泼、愉快、逞强好胜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从“慵整纤纤手”到“沉醉不知归路”再到“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我们看到了词人一生的三个阶段,既看见她当时的外表情态,亦看见她的内心世界。历代词人当中,再没有谁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在她自己,无论是欢快或是悲苦,均很少直接倾诉,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受情绪感染,从而了解到她的身世处境。
  李清照平凡而坎坷的一生,从“露浓花瘦”到“凤鬟相鬓”,处境变化极大,因而其前后作品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特色迥然不同,却又一脉相承。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上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亦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打破了她原来的小天地,冷酷的现实吞噬了李清照原来生活中的欢笑,并给她的词作染上了一层凄苦感伤的色调——既悲痛个人幸福生活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因此在格调上由前期的明快妍丽变为后期的沉郁凄怆,她的名篇《声声慢》可视为代表作。该词运用铺叙手法,精选众多典型——萧瑟秋风,南飞鸿燕,憔悴黄花,飘零桐叶,淅沥寒雨,成功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从而抒发了作者家愁国恨交加的至苦情怀。但后期词作仍不乏秀中有骨的特点,生活的磨难亦未使这外柔内刚的女子消沉,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如一。这个时期,她写有一首《青玉案》词:“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正萧条何几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相逢各自伤迟暮,独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沛。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在这首词中,处于迟暮之年的李清照,唱出了“独把新诗诵奇句”这样的“惊人之语”。一个“独”字,表明她的创作不追逐流俗;一个“新”字,表明她不因循守旧;一个“奇”字,则表明她的创作决心标新立异,做到别具一格。她对艺术的追求如此执著,不因迟暮之年和险恶的境遇而稍懈。在她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我们仿佛可看到一个豪壮的伟丈夫。她后期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感情更趋深挚,抚今追昔。身世悲凉的咏叹代替了前期的闺怨和离情别绪的抒发。“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悲愤激越,前期所无,却仍旧是女性口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凤鬟相鬓”的清照仍不失其委婉与矜持之女性美。
  易安词的创作刻意求新,超凡脱俗,具有出语清新自然而又意境高远的特点,在委婉的格调中透出刚劲挺拔的气质,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风格,使易安体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