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新课改理念下政治课堂变化反思

作者:许金霞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法。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变革已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只有课堂深刻变化了,才能承载起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做为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加以改变。
   [关键词]变革课堂 教育观念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法。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变革已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只有课堂深刻变化了,才能承载起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那么,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变革呢?
  (一)教育观念要“变”
  陈旧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就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首先就应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转变教育观念,首先就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创新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2.转变教育观念,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业务素质。高中政治教师不仅应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还要有高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3.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确立自己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的观念,要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还要引导他们采用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主要发挥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只做“引路人”。总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开始将新的理念真正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并加以落实;而学生也开始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要“变”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还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满堂灌”,而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是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的作用,忽视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等。因此,课堂之所以要“变”,就是因为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条化。突出表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做法。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和提示当成了真理,甚至把预设的教案都当成是向导,亦步亦趋地严格遵照。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性,没有活力,逐渐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模式化。教学结构、教学中的具体行为的模式化。课堂教学结构依然沿袭了半个世纪前,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新知、联系巩固、布置家庭作业),而没有考虑到由于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级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长期以来,课堂上具体的教学行为都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端坐、不得插嘴、课前礼貌用语),这些都大大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发挥,使他们的创造性受到压抑。
  3.单一化。突出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
  (1)在教学目标上,教师只对知识和能力“情有独钟”,而对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对过程和方法都没有加以足够地重视,忽视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忽视了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等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自引入班级上课制以后,我国中小学课堂,不管是人多人少,教学方式是以讲授为主,还是以讨论为主,占据支配地位的一直都是“秧田式”的以几何图形来排列课桌椅的方式,从而给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3)在活动角色的分配上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单一性。在课堂上,多数时候都只能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而缺乏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性得不到培养,这就造成了他们对课堂的厌倦,也不能使教师较好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4.静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中没有真正有效的交往和互动,真正的互动和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要能使师生双方都产生一定的正向变化;二是课堂上过分关注固定化的静态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结论性的或者事实性的知识,而对程序性知识,即那些真正能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知识却较少涉及。
  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弊端,在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变,并在高一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反思、完善。
  (1)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使课堂“活”起来。高中的政治课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使课堂“活”起来的较好的方法。当然,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还应注意到情境的内容来自生活,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中《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笔者受到了《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的情境创设,先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其他几名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还有几名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以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鸡蛋价格的变动等,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以赚取利润、还是尽快将所养的鸡卖完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且在他们激烈辩论的过程中,用上了大量的课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此外,还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启发式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使课堂“动”起来。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其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智力通过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而“动”起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善问,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广度、深度,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要善于诱导和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问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而应将矛盾的焦点摆在他们面前,以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此外,还要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使学生学会分析,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要含蓄,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不能简单地以“对不对”、“是不是”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而要尽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3)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使课堂“新”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