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职业中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施 静




  自1993 年“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以来,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这十多年来,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笔者对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关键词的含义,指的是所有的学习资源,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要素。因此,不少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用课件上课”,这表明了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只停留于技术的表面,而没有延伸到本质的层面上来。
  (二)差距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往往跟不上实际教学的要求。职业中学开设的课程与普通中学相比,其专业性更强,但一些技术专业的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可能相当肤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由他们来完成整堂课程的设计,显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特点,也不能实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较好的运用。因此,要采用专业课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通力合作的教学方式。但事实上,尽管大部分教师迫于职称评定的需要,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和职称计算机考试,但他们实际的操作能力还是不高。我校的调查显示:31%的教师能自制简易型投影片,22%的教师能自制PowerPoint课件,但大多不会利用Authorware及Flash制作较复杂的课件,可见,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还有待加强。此外,有的教师虽然通过了教育技术的水平测试,但使用不多,从而难以实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老师的观念也有待更新。只有这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用好信息技术,才会放弃陈旧的教学方法。
  (三)认识差异
  据调查,尽管所有的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用,但只有不到10%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在公开课上,90%以上的都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随堂课却只有10%左右的使用率。可见,教师虽然已认可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但在常规课中却不热衷于运用,认知与行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职业学校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尚无明显的突破呢?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1.硬件设备的缺乏与教学需求的冲突。近年来,很多职校虽然也在不断完善硬件条件,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由于在校学生的人数较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仍然无法满足所有的教学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抢用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尽管有些教学内容非常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却也被迫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物资条件的缺乏,成了教育技术无法全面运用的主要原因。此外,设备的缺乏与落后,也成了一些教师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借口。因此,要改变目前的这一状况,首先就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足够的硬件条件。
  2.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没有跟上步伐,“软件匮乏”成为了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
  3.课程观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根基是支撑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论。传统的课程观在很多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他们不愿进行课程改革。一旦他们改变了课程观,就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自觉去探索、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素养有待提高。这是在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可靠保证。只有教师教好了,学生才能学好。教师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能够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掌握常见教学软件的制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此外,因为教师一直处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如果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学校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对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并为教师努力创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