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正确理解新课程概念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李 晶




  现行教育体制正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改变自身认识。根据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素质教育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和手都动起来,以弥补教师无法应对众多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合作交流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搞大量的低层次、低水平的操作。例如,有些学生可以很快独立回答的较简单问题,要鼓励学生自主思维,自主答题,无需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异质”)的方式,它可以很快地解决更多新问题,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不管是哪种分法,合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其次,还要有愿意帮助他人的意识和精神境界,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时逐步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意识。否则,虽然在形式上分了组,但小组内却没有明确的分工,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往往是由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将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对水平低的学生的讲解,掩盖了后进生的消极或肤浅,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掩盖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形式与合作交流的本意是违背的。“合作交流”,既要“合作”,也要“交流”,不能形成“一人做、众人观;一人说、众人听”的被动合作、单向交流局面。
  第三,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即使有了明确分工,每个个体也必须认真对待各自的任务。先认真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就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第四,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如果戏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就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浅尝辄止,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和及时地调控。不能听任学生脱离教学重点,各行其道:争执、吵闹、谈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而应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学会补充、批评或否定他人意见的好习惯。
  
  (二)教师讲解与自主探索
  
  新课程反对过度、过滥的教师讲解,但不能把教师的讲解看作是“洪水猛兽”,适时、适量地讲解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以前的教育方式中,我们总是把问题讲在前面,使学生来不及思索,从而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后对问题的印象并不深。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仍不知从何下手。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活动,还要在他们思考和讨论后、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时,对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教师在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再适时地讲解,能加深他们对问题的印象。所以,当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遇到困难,凭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应在思维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在知识点上给予讲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索。同时,“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毫无目标地胡思乱想,否则,它会误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时的严密性和理解的严谨性。
  
  (三)自学阅读和探索发现
  
  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不论什么内容,都采用学生看书,被动阅读,以课本的讲解代替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索发现这种变相的灌输。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去掉了问题的结论部分,只留下问题的情境和活动,对扼止这种变相灌输有一定的作用;另一种倾向是,将自学阅读与探索发现对立起来,认为自学阅读就不存在探索发现,探索发现就不需要自学阅读,课本已经让学生阅读了,还有什么可以探索的呢?其实,阅读与探索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探索发现并不排斥对课本有意义地主动学习。相反,探索非常需要应用阅读这种学习方式来扩充认知背景,提高探究起点。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进行质疑,对例题既要进行变式,还要解决问题,寻找新的解法。思考知识之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都属于探索发现、创造性地学习,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建构活动
  学生先看课本的目的是把独立学习、自主探索引进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再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的单纯讲授角色。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实验、探索中消除假知,并获得知识,求得发展。
  
  (四)动手实践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在小组合作时,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动手操作活动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能借助于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注意不断挖掘,但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下面几点: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和思维时间,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所谓适量,就是不要动不动就操作,它并不是多多益善的;适度则是指学生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应该及时促使他们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一种数学学习中必须使用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他们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学生能在形象生动的演示中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概念,节省了教师讲述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为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获取信息,从而帮助思考和探索,最终促进学习、创新。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并正确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传统的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走向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