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谈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的教学

作者:魏华英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打破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的结构方式,指出体育课教学“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的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思想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也使一些习惯使传习运动技能的教师产生了困惑。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如何认识并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看法。
  
  (一)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应是单纯地学习运动技能,而要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学科本位课程理论的影响,教师普遍过分强调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为自己的领域目标,而取消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它要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校条件及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是实现体育新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只要人们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就必然存在。学生的运动能力、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课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健身的方法和手段,
  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二)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实施
  
  1.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运动技能教学的目标就不可能相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目标,以促进体育课的教学和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教学同水平的运动技能,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体育课教学要逐步改变以往按年级确定运动技能的做法,逐步树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来选择教学范围和方法。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习惯,锻炼意志品质、修养情操,从而加强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2.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的习得离不开具体的运动项目。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项目作为教学的首选内容,要认真挖掘这些项目中所包含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传授,使体育课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贴近、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甚至同一班级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有选择地教学。要屏弃传统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一些健身性差、技术要求过高、终身性又不够的教学内容,要逐渐淡出学习的范畴。而那些确实具有健身价值、有一定技术含量、学生也比较喜欢的内容,要通过改造加工使其“教材化”。体育运动的项目较多,但学生的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有限,因此,运动项目和技能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宜追求系统和完整。
  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主动体验,形成技能技巧,涵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启发他们对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练习,提高教学效果。要立足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逐步简化运动规则和技术要求,并适当降低动作难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直接搬用竞技运动的纯技术训练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把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使生命发展成为体育运动的技能学习的真正目标。
  总之,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是肤浅的、枯燥的,而追求“竞技化、成人化、技术要求绝对标准化”的运动技能教学则是有害的。体育新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运动技能教学的目标,并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促使广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