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浅谈职高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作者:顾国俊




  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几乎天天都在学习数学。老师也在为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努力,数学成了筛选“聪明人”的重要学科。至于解题、应试之外的作用,多数学生都很茫然。职高学生多是中考数学的“失败者”,除了数学基础较差外,他们中有的对数学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面对这样的群体,数学教学如果仍然沿着老路走下去,结果可想而知。唯一的对策是改革,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一)加强职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作为职高基础课程的数学,不是以培养数学家、工程师为主要目标,而应提倡大众数学,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高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提出、分析、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相关学科和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中考数学的“落伍者”,职高学生对数学已有畏惧感,如果整个教学理念与模式不从初中应试教育中走出来,那么,这些学生只会越来越怕学数学、越来越远离数学。因此,必须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弱化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分析。这也符合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社会,人们必须随时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进行判断,做出选择。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个充满疑问的世界中,学会求得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美、日、英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强调数学要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他们意识到将来纯粹搞数学研究的只是全体学生中的极少数,而绝大多数学生是要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他们十分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数学课程把应用作为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也应把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注重学科特点的需要。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并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能帮助学生对数学内容和思想方法有一个直观生动而深刻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懂得数学的有用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某一个公式、某一条定理,而是数学会提供给学生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对于数学学科会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今后的工作都会有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可能会遗忘,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不会遗忘。
  
  (二)加强职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1.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思想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初中阶段由于统考和升学的压力,数学教学中仅仅列举少数实例,有的甚至直接把概念提出来作出解释,让学生理解记住。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丧失兴趣。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不失时机地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并理解它的应用价值。如集合概念的新课引入时,举全班同学、一个星期的七天的名称、各种蔬菜等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在公式定理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例如,在等周问题9个结论的新课引入中,设计“农村推行节水灌溉,用水泥板造渠取代土渠。用三块同样的长方形水泥板,一块水平地放于底面,两块在侧面。问侧面的水泥板与底面成多大角度时水渠截面积最大?”有的同学认为是90°,有的同学认为角度大面积就大。老师因势利导,提示学生只要学好本节的9个结论,问题就可以圆满解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精编例题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技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适时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作为例题或习题,使学生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江苏省南通市组织编写的职高数学选学教材“应用篇”在“相等和不等”一章中选编了旅游、工厂生产计划、汽车责任事故鉴定、我国爱滋病增长情况、建筑采光等例题习题;在“生活中的函数”一章收集了体育比赛成绩统计、股市图、商场销售、果品批发、个人所得税、小灵通收费等问题;此外还有最大与最小、三角测量的测距测高、储蓄贷款保险、再谈概率、统筹法、优选法、对策初步、线性规划等专题。为加强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材料。
  3.与数学建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应对数学建模给予极大的关注。数学建模就是要求学生把实际问题归纳(或抽象)成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加以解决,再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构建并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它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结构,乃至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与专业相结合,迁移学习兴趣。职高学生学习数学,如果看不到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即使进行了大量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也不懂得如何在专业学科中应用,那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将无从谈起。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使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应用型转化。
  与普高相比,职高多出了专业课,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扩大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我校中职各专业还针对各自特点,补充相关内容,如在机械专业开设“机械中的代数”、“机械中的三角”、“正弦波”等讲座。
  相对文化课的兴趣程度而言,职高学生对专业课还是比较重视的。当他们看到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广泛应用时,就获得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5.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数学研究性学习由于其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每个课题要经历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研究性学习占用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普高由于升学和统考的压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职高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基础相对薄弱。只要恰当选题,要求适当,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完全可行的。
  除了典型的研究性课题之外,还可以根据职高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专业实习、计算机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一些生产过程,积累一些经济社会常识,开阔视野,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问题,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把应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努力,完全可以使职高数学教育成为一种在教育目的性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之间求得平衡的适宜性教育;一种密切贴近市场需求的实用性教育;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密切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教育;一种能让师生都获得成就感的成功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陈晓平.新编职教数学应用篇[Z].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室,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