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就业导向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熊 蕾
(四)优化公共英语的教学环境,对接就业岗位的需求
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扶持。由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然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学还以黑板、粉笔、书等“刀耕火种”的形式为主。虽然有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采用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但由于资源缺乏,得不到广泛运用,此外,它还缺乏与外界社会对接的真实语言环境。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将书本知识快速转换成实际运用的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导向对高职毕业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强的要求。要帮助高职生顺利地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就必须优化已有的公共英语教学的就业教育环境。
1.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模拟职场环境。为了达到高职教育倡导的提高“就业能力”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在构建高职人才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体系方面的作用,加大对提升公共英语教学环境的投入,建设现代化教学平台,优化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公共英语教学形成更加真实、立体的职场语言环境。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模拟软件,在多媒体上虚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情景,让学生在电脑上直接实现人机交互,完成一次能力的真实体验。学院还可以利用网络连通学生、教师和企业,建立教学与就业的直接联系,实现外语教学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获取资料、学习实践、顺利就业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2.课堂教学与就业实训相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和其他的专业教学一样,要从教学课时中分配出一部分实训时间,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提升公共英语就业教育的环境,弥补课堂教学口头传授的不足,增强语境的真实性。语言实训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寻求未来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强化今后就业所需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毕业生快速地就业。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和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外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共同合理设置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训课时。
(五)以就业为取向,实现多元化的能力考评
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判,基本上都单纯地采用英语三级过级率和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受到了“普教”模式下重“应知”而轻“应会”的影响。高职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它是培养技能技术类人才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普教”的评价模式很难适应“职业能力”的评定。这种评定往往是“常模参照”,而不是就业所需的“标准参照”。一纸试卷不能完全反映一个高职生的职业水平。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改变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以就业为取向,实现多元化的能力考评办法。
1.单一测评向全程监控转移。从原来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转向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评。按照就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把学期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听说交流能力的程度、读写和翻译水平、工作中所需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更新能力等各方面都纳入考查范围。用分数或等级的方式予以记录,结合期中、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再综合评价。
2.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口语是高职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技能,也是在日后的工作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最重要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可以将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也可以将平时的测验或期中考试改为口语测试,采用朗读、对话、情景表演、及时口译等多种应用形式进行。
3.实行英语等级证书与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双认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的等级考试(PRETC)作为大学生英语能力考核的方式,具有普遍性。由于高职生在技能上更强调专业性,取得专业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对于求职和就业来说,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因此,在认同PRETC证书的同时,如果学生能根据个人爱好,在所学的专业领域取得相应的行业应具备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也可视为同等英语能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张敏.课程设置:泼掉老汤换新药[N].潇湘晨报,2005-12-12.
[2]陈红霞.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J].职成教育研究,2005,(10).
[3]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刘绍斌.对“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再认识[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24-26.
[5]薛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及特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Marshall,Brigitte:English that works:Preparing Adul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for success in the workforce and community.ERIC,Brie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