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数控车削综合训练》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左时伦
[关键词]数控 综合训练 课程改革 探索 实践
数控技术是促进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其专业人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认定的“国家高技能、紧缺人才”。面对这一形势,开展数控技能培训,实施“双证制”教育,推进工程师基本的素质训练,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我校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0年以来,针对数控技术应用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我校陆续开设了《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和《机械加工综合训练》等实训课程,对大专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随着我校“合校、升本、新校区建设”三大战略任务相继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已逐步由“特色专技”的专科教学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学。原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单项技能为主,内容相对单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课程的改革也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数控车削综合训练》作为我校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既要有单独的专业教学目标,又要兼顾人才培养的共同使命。此外,本课程的改革还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1.训练方案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随着数控机床在制造行业内的逐渐普及,对数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企业岗位要求既能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又能解决产品加工的质量问题,还要有能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适应岗位要求,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就要强调综合性和系统性,而不能只关注某项具体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相关能力的培养。
2.训练项目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训练项目的开设要解决好训练内容与现有设备条件的衔接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专,用有所得、用有所长”,及时加强训练项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在训练项目中还应安排自动化编程与网络化加工模块,以体现数控加工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便于学生了解制造自动化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
3.考核方式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综合训练课程的考核不能沿袭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坚持严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学校正大力实施“双证制”教学改革,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结合起来,推行“双证制”教育。本课程可以采用“以证代考”的制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还能使技能教育真正融入到学历教育中,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为实施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心成立了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知名专家指导专业和课程建设。还计划成立由各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以指导和协调专业建设与课程衔接。中心现已建设完成了超过千万元的现代制造基地、数控仿真实验室和数控维修实验室,现有数控机床15台,普通机床200余台。今年还将投入巨资建设工程综合实验室、气动实验室、拆装实验室和特种加工基地,采购20余台数控设备,等等。
本课程主要面向全校机电类、近机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作为专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课程行课时间由实训专周改为每周4学时,共8周时间,主要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该课程由多位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任教,每位教师负责不同的专题。课程的考核与数控车工和数控工艺员的认证考试相结合,并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考核形式。课程教学内容涉及6个专题24个知识点,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选课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一定调整,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将基本的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而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主要采用现场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充分交流、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在2005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06级数控技术应用专科专业等学生中进行了试运行。经过32学时的综合训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具备了本行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有效验证和综合应用,为后继学习开辟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学生的积极性高,“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教学班中有69人报名参加了数控车工中级技能鉴定,全部顺利通过,通过率100%。课程试行效果良好,学生认同感强。
该课程改革注重了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体现了能力获取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具体讲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培养原则。在教与学中,师生坚持在生产和实训教学的第一线,切实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
2.大力推行现场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专题教学,实现了数控车削加工前后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无缝衔接;现场教学使得教与学实现了零距离,边讲边练,及时巩固,及时反馈和吸收。
3.切实开展“双证制”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教学结合岗位要求,通过数控车工职业技能鉴定和数控工艺员等专业考核认证,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各个层次的数控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他们的技能特长,并加以提炼强化。
总之,该课程的改革,尤其是整个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对于提高我校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对于真正推行“双证制”教育,对于办出专业特色等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课题受重庆科技学院《数控车削综合训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汝宇林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52-54.
[2]王斌.试述专业学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5):61.
[3]董丽萍等.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101-103.
[4]徐峰.数控车工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