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 全




  [摘要]在国家启动示范院校建设,并注入了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形势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应怎样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示范建设的体会,作出了建设性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受到了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围绕汽车制造、汽车市场开发的相关专业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人才的紧缺性起到了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人才市场的研究,缺乏对汽车类专业本身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各院校开设的汽车类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质量标准等方面可谓“百花齐放”“各家争鸣”,使得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行业水平,影响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从2006年开始启动的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计划正在实施。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示范院校的入选条件之一就是专业建设领先,“专业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在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双证书制度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随着专业建设新理念的注入,一场颠覆性的、暴风骤雨式的专业教学改革正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兴起。
  
  (一)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理念。要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所设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紧密,学科课程偏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偏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工作内容,学用不一致,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广大专业教师要在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理念。
  1.专业定位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目标。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其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高职汽车专业的定位应该区别于本科技术教育、中职教育。理念是定位的基础,没有先进的理念,就很难给专业准确定位,而缺乏准确的定位,专业建设就失去了方向。
  2.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它必须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要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使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他们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从而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可划分出机电维修、大型运输车辆维修、汽车电子、汽车钣金等若干专门化方向。因此,只有以适应基本工作任务为线索,才能在设置课程时做到思路清晰。在选修课部分,则要兼顾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通识能力和后续发展等问题。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外,还要将“教、学、做”结合起来,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要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如在本专业的结构课程、检测与诊断课程等方面,关于传统化油器部分应一带而过,而对EFI、ABS、EBD、ECT、SRS、EPS、CAN-BUS等新技术,则应以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
  4.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典型服务为载体。要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以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典型服务的选择要兼顾先进性、典型性和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5.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6.实训基地建设。在高职教育中,技术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技能训练,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建设好实训教学基地是构建有效的专业教学体系、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1)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紧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练就“能力”,即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形成仿真或真实的职业训练氛围,从而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有助于学生造就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和对现代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2)实训基地建设要着眼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专业教育特色的发挥,有利于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前瞻性,要体现布局、设施、设备的先进性,注重融入新技术、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与行业发展同步或略有超前,使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4)实训基地除了面向本院学生及职校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外,还应着眼于行业、企业和社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功能,使基地建设有助于达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开展在岗职工的培训及劳动力转移的技术培训等。
  (5)不断探索基地教学运转模式的改革,实现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以实训条件现代化、实训教学专门化、实训技能模块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结合的开发式实训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班级为基础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转变为以技能实训模块为基础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将实训课程安排表改成实训开放时间表,满足多样性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实践技能培养。
  7.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让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主持专业建设项目,主持教研、科研项目,到国内相关院校或企业调研,出国进修或考察等方式,开阔视野,了解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学习发达国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2)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通过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培训,考取高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取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等方式,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到校后工作的第一年应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半年以上。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使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化。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双师结构”,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新时期专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改革和建设的项目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相互交流,共同摸索创造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意见[Z].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