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邓佳英




   [摘 要]由于多种原因,职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行为,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分析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课堂问题行为 成因 对策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堂学风已经成为影响办学质量的不可忽略的问题。正确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应对策略,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笔者所说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1.纪律观念比较差,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严重。
  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焦躁不安、不听课、打磕睡。
  3.不经老师同意随意出入课堂,随意窜位,甚至在教室里打闹,扰乱课堂。
  4. 上课时看课外书、吃东西、打游戏机,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等。
  5.大声说话,惹事生非,时有乱争辩、钻牛角尖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学生。一是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或中考未被录取的学生,他们有严重的挫败感,自制能力差,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差;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职校生年龄偏小,没达到法定工作年龄。有的到职校学习是为了混文凭,有的是想让学校给自己推荐个好工作,学不学都无所谓;三是就业压力大,学生觉得前途渺茫,因此丧失了学习动力,无法安心学习。
  2.教师。一是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许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操作能力较弱。加上职业学校的财力不足,使得教学实践基地的条件差,教学安排只得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会感到空虚无聊,课堂问题行为就会屡屡发生;二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导致课堂管理失控、缺乏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凝聚力;三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对学生缺乏耐心,对个别不良行为反应过激,引起学生反感,师生关系紧张,诱发课堂问题行为发生。
  3.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学校实施考勤制度不严,学生就会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学校考风考纪松散、奖罚不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就会大大减退。
  4.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网络、电视、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无心向学。
  5.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三)对策探讨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因此,教师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学校要积极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并根据专业的需要,选送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使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讲起课来自然生动丰富,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重视实践课,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三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四是提高教师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教师能对学生行为进行积极疏导和控制,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体现为民主平等、真诚互信、尊重理解、沟通交流、愉悦合作。师生关系决定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理解、尊重、关心和信任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民主与平等,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还要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关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快乐;要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3.建立健全课堂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监控。教师应仔细地观察课堂现象,注意学生动态;要建立明确的班级和课堂规则,做好教学日志,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要如实记录、及时处理;要严把考试关,加大学籍管理的力度,抓好考风考纪,严防学生作弊行为,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要严格考勤制度,并将其与学生年终评估相联系,促使学生转化问题行为。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降低课堂焦虑程度。一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自卑、冷漠、抑郁、焦躁不安等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对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地自我疏导,减轻心理负担;二是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疏导,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轻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生快乐自信,就有积极进取的学习动力。
  5.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思想。职校学生尚处于青少年期,需要加强思想教育,正确引导。所以,学校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选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加强日常管理和教育;各课任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辅助进行德育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6.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缘自厌学、自卑、逆反等情绪,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忧心忡忡。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定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辟就业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就业顺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问题行为也就相应地解决了。
  
  参考文献:
  [1]罗丹河.中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分析[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2007,(11).
  [2]孙丽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山东:中国成人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