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善待中职语文课本的“学习提示”

作者:刘翠娥




   [摘 要]本文立足教材,以“学习提示”为契机,意在发掘“学习提示”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职高语文 “学习提示” 尝试和运用
  
  职高语文教师大都感叹:现在的职高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常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语文课,本应是最有魅力的文化课,为何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不受欢迎?
  “兴趣是打开知识宝库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用网络、报刊、杂志、音乐、故事等形式以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却唯独忽视了语文课本身的作用,忽视了课本中“学习提示”对培养职高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作用。
  1.“学习提示”,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示。中职生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差,文学鉴赏能力不高,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也比较懒散。“学习提示”的设置,正好为他们与文学鉴赏架起了一座便捷的桥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2.借“学习提示”,变“灌”为“导”。职校学生没有明显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灌”,依然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若能巧用“学习提示”教学,就会轻而易举地变“灌”为“导”,引领学生爱上语文。
  (1)读“学习提示”,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提示”虽然涵盖了文章的方方面面,但单凭教师强调,依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读”的习惯。“读”,分“粗读”、“精读”。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有效地“精读”。之后,通过出示与“读”相关的思考题,学生容易从“读”中找到答案,学习的欲望也就增强了。教师就能根据自己的设计,引领他们一步步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笔者讲授《六国论》时,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该课的“学习提示”,接着在黑板出示了相关的思考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该篇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在哪里提出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要求学生从“学习提示”中寻找答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寻找答案也不觉得费力,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2)思“学习提示”,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养成关注“学习提示”的习惯,教师手中就拽紧了一把开启学生智力的“金钥匙”。但要完全开启这扇大门,仍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也就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领,教给学生“思”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有的放矢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思”,是指在基本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再结合“学习提示”,引领学生自觉思考,主动学习。比如,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内容,接着引导他们结合“学习提示”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学习本文的最佳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先画了个“墓碑”(如图)。
  
  接着我提示学生思考:这篇悼词的用意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的?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高度评价他的英名和事业?你可以在图中标识出来吗?这样,通过图示,这篇课文的结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持。
  因此,“学习提示”是学习课文的“铺路石”,是快速有效地预习的“金钥匙”。狠抓“学习提示”,学生的学习就能由无的放矢变为有的放矢。
  (3)仿“学习提示”,让学生学会读书。经过“读”和“思”两个环节的开展,学生对“学习提示”的模式已经很熟悉了。在此基础上,可定期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读物,要求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模仿教材“学习提示”,学做读书笔记。
  对学生的引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出示一文段,要求学生阅读之后,用简短的几句话归纳主要内容。这种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后,再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仿照“学习提示”的格式,写出书中的重点内容、人物性格特点、写作特点、好词好句等,并进行简要评价。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于鱼”,还要“授之于渔”。我们应该谨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绝熟之功弥深。”在语文教学中要勇于开拓,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随着语文知识的增加,语文技能的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