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职业技能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李 星




  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本、拥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教育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积极建立体现岗位标准和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属性
  
  职业技能教育与大学理论教育相比,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践课,实际操作的比重较大,实践性是它的特点。这种实践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是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是产品的直接载体,是生产实践中产品流向的要求。
  职业技能教育离不开市场,只有围绕市场开展教育,才能为市场输送多层次、多规格、多专业的合格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施行校企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施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合作办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学生到了企业,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的基本技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工作,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样,学生走上社会就会有很强的适应力而不被淘汰。
  与企业合作要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实训的需要或企业工作的需要,开展以专题讲座课和企业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合作方式。如结合《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在科任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合作企业的工作需要,开展企业产品推销专题实训和为企业市场调研活动设计问卷,进行市场调研的专题实训,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使他们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和动态。
  
  (三)职业技能教育实践教学的教改方法
  
  职业技能教育,应体现专业特色,从社会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专业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正确处理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关系,突出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
  1.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职业技能教育应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身发展特点,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和专业技能的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定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一,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可适当地降低基础理论要求,但对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及实际应用能力要相对提高;第二,在实习实训中,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基础,强化职业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的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实际操作规程、操作方法和工具的操作、使用;第三,在管理模块中,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实际项目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职业技能教育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职业技能教育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正确处理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关系。专业理论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难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而基础知识是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职业技能教育要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要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要打破原有的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注意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专业课教学要强调实用性,在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施以调整时,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重视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
  3.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它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要按照“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进行。通过专业的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的初步实践,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通过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实验课、习题课和现场教学,结合实践强化对理沦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最后,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项目的整体策划、管理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初步形成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技能教育的专业人才培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