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作者:许 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协作教学
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文盲,如果我们的学生列入此行,绝对是教师的失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会学”。教学方法包括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个人的教学特长,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等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以己之长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因其角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和定义,概括地说主要有如下五种:以语言教授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欣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语言教授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基础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将教学作为一个简约化的认识过程,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固化的思维方式和风气的影响,使得该模式陷入了一种“注入式”,“满堂灌”的僵化状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所接收到的也仅仅是信息,他们既不能对新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整合与应用,也不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主地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此外,一个班学生的表达、理解、动手能力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只能照顾大多数同学,接受快的吃不饱,接受慢的吃不了,老师拼命地灌,学生被动地学。学习效果呢?学生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挠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概念性和技巧性都很强的学科,这门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自主学习,并使之为工作、生活服务的能力。根据这个认识,我在教学中采用协作式学习的策略,尝试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适应性学习环境,主要解答一些疑问,并组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讲,余下的完全由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去学习、构思、收集资料、整理归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协作教学的课堂组织
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要传授的内容,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知识更新又快,人们不得不终生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听教师讲课来获取知识,还可以跨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挑选甚至挖掘所需信息,因此,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是立足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根本。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间进行竞争,小组内部协同学习。由于小组间的竞争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产生人类与生俱来的求胜本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而协同关系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帮助,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的紧密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当我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时,小组成员会马上分工,有人在书上找相关知识点,有人在网络上收集外沿知识,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具体操作,有人负责准备讲解,在不断地尝试、失败中解决问题。此时,教师的任务便是关注每个组的动态,让全部学生投入到交流中,并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而不是全盘道出答案。教师在防止学生产生过强挫折感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以探究为重点,确实能帮助儿童学会解决各种问题,学会多种转换信息的方式,帮助他学会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转换着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消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上的差距。学生在积极地参与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借助旧知,融会贯通,把获取知识与训练智慧统一起来,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加对学习的持久动力。
(二)协作教学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准确地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通过协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但由于教学过程是以小组为整体来进行学习的,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考察他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但一个简单的分数,如58分或94分,作为反馈信息的质量是不高的,若教师能在给出具体分数的同时,再加上适当的描述性评语和该分数反映的具体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能力目标的发展水平,就更能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①集体成绩。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或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并启发、诱导他们对别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评价、纠正错误,补充正确观点等。每个小组根据完成情况给其它小组打分并陈述理由,再结合教师的评判得出一个小组成绩,这个成绩不仅是一个分数,更是对这个小组的知识掌握、能力水平的评价,当某个小组获得五次第一时,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加1分;②个体成绩。小组内部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学习效果等,评出一个最佳学习者和一个最佳指导者。当某个同学获得五次第一时,平时成绩加1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战胜小我,公正评价,这样,学生不但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果,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公平竞争的素质。
(三)协作教学的作业设计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课外作业都是单一的、机械的模仿练习,这种练习已不适应能力学习的要求,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思维、实现“再创造”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课外作业要能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潜能,培养探索意识,给他们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清代教育家颜元在《总论诸儒家学》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两种情况:模糊的概念经过归纳总结后更容易掌握;错误的操作往往需要经常提醒,否则容易再次发生。根据这两种经验,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就要求他们整理出一份使用手册,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归纳的心得、知识的适用范围都罗列其中,使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再次学习。这本由学生一笔一笔完成的宝贵的学习手册,既是今后工作学习的指导书,又有学生归纳总结后再学习的心得,它能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
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是为了使他们把双基掌握得更好,而多的是注重其掌握双基的内部机制,理解学习过程,积极开展紧张的智力活动,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培养探求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为知识的“讲述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让我们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发展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探讨和创造精神,做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2]任长松.素质教育实施方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