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关于“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之我见

作者:戴健宾




  [摘要]“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为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对正确的健康观、“健康第一”思想产生的背景、“健康第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健康第一”思想 健康观 学校教育 体育教育
  
  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党和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跨入了新的历史里程碑,而且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作者从怎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如何界定“健康第一”内涵与外延、怎样理顺体育课程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二者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的健康观
  人们对于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而形成不同的健康观。现代健康观改传统的生物健康模式为多维的立体的健康模式,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要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现代健康观的注释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交往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近几年,该组织还提出了“五快”、“三良”八条具体的健康标准,充分反映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必须是个体的内环境与社会的外环境之间存有一种和谐的共存互惠的关系。健康不仅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全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二)“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强调学生应做到“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认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无德智也”。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正式将增进学生健康纳入政府行为,并作为培养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同年,在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指出:“国家特别关怀青年、少年、儿童的体力和智体的发展,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要给予特别的保障”。之后,为了进一步规范,保护和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基础上,又相继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法规,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少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所采取的一贯对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的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我国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存有明显的弱性,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等心理品质都十分欠缺。大量的实事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从观念和转变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还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健康问题,已不再是营养不良和锻炼不够的生物性问题,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社会性问题。
  
  (三)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
  1.“健康第一”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意识。生命的根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就谈不上生命的绚丽和辉煌。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认定:“健康第一”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意识。政府曾对北京地区12所高校12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在影响人生发展的健康、金钱、权力和爱情等诸多因素中,有63%的大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健康。他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拥有健康的时候,才有可能去获取其它的一切。然而,对健康的认识和向往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意愿,从意愿到促进身心完善,提高机体对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要付出不懈努力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实际上,有不少人平时并不十分关心自身的健康,他们只是在疾病缠身时才深感健康之重要,才从内心深处真正萌发出“健康是人生第一大财富”的生命意识。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健康第一”的生命意识,他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生命活动,才会自觉地采取有效方式去防止或减少“健康资源”的无形流失才会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健康计划,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健康第一”是更加全面的教育思想。“健康第一”是在区别教育学和体育学的基础提出的,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教育部杨贵仁司长明确指出:“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用“健康第一”来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的大方向、大前提,将整个教育课程的改革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增进基础之上,指导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均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健康”与“体质”而言,体质的好坏只能是健康与否的一种局部反映,而并非是健康的全部反映。体质之概念不是健康之概念,“增强体质”的局部教育行为亦不是整体的“健康第一”的教育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也不是对过去“增强体质”的否决,而是对传统体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扬和飞跃。
  3.体育是实施“健康第一”教育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是教育的载体。作为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无限生机的一大教育课程体系,体育从它的育人目标、育人效能到具体的育人行为方式、方法,都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身认识上的欠缺,一直把体育作为健康的代名词,把体育所倡导的各种身体练习作为谋求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这种认识尽管有失偏颇,但也反映了健康的生命、健康的生活离不开体育。按照《体育大辞典》的释义,体育是为了增进人体完美的发展。而寓教育于身体运动的教育历程,是供给人类全部教育历程中的一种媒介体。它是一种以大肌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有机体的身心成熟为依据,以场地设备为情境,使个体在身体力行中锻炼完美体格、发展理性行为、充实心智活动、繁荣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弘扬生命意义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强身、育心、怡情、审美、益智和促技等多方面的育人优势,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施加全方位的影响,使得体育教育从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实施“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力量和营地。
  “健康第一”是一个长期的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是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基本任务。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虽然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仅靠体育一门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的。“健康第一”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也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孙霞.学校体育教育手册[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0.
  [2]季克异.要正确的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J].体育教学,2001,(4).
  [3]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2):86~89.
  [4]刘绍曾.学习理解贯彻——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J].体育教学,2000.(3).
  [5]樊炳有.对整体健康内涵及其促进理论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1,(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