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等学校危机管理之探讨

作者:毛艺瑾




  [摘 要]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生频率高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校园安全与事故、师德与学风等方面。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影响高校的自身形象和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也与我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不符。
  [关键词]危机 管理 学校
  
  (一)危机管理与学校危机
  
  1.危机管理与学校危机。危机管理主要是指“组织在危机发生的前后,调集资源、致力恢复组织的稳定性及活力,迅速回复有效运行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及行动。”危机管理的涉及面应包括对危机的预防、对危机的控制及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处理等三方面。
  具体来说,危机管理系指一种有计划、连续及动态的管理过程,也就是政府或组织针对潜在或当前的危机,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利用科学方法,采取一连串的应急措施。
  2.学校危机。学校危机是组织现象之一,对学校危机的分析可用五种观点分析。
  (1)结构观点。结构观点强调学校结构和制度对学校运作的重要性,故学校危机会给学校带来的系统混乱、规则受到考验、角色倒置、分工不合理、对时间的管理失控、资源分配紊乱或供应短缺、迷失原来的目标等多个后果。
  (2)人群关系观点。人群关系观点认为,学校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动机是学校表现成败的基础,故此关注危机带来的心理冲击会打击成员的内在动力影响成员间的互助互信关系,造成成员间关系紧张,影响群体的和谐。
  (3)政治观点。政治观点重视学校不同成员和组分间的冲突和权力关系对学校运作的影响,认为学校危机会引起成员间各方利益的冲突。
  (4)文化观点。文化观点重视学校成员的价值信念和传统取向对学校整体协调和成败的决定性作用。故此,关注到危机冲击到学校原有的信念及有关的文化特质。学校可能经历过重大的危机,但学校的使命及信念并没有转变。这种学校危机并未涉及文化功能的后果。相反的,那些危及原来学校价值及信念的事故,虽然在表面上不容易为人觉察得到,反须密切注意。
  (5)学习观点。学习观点认为学校能否有系统学习、适应、发展以改善组织的运作,影响学校发展至大。故此关注学校危机对学校的组织学习的影响。
  
  (二)国外学校危机管理的计划和行动框架
  
  国外政府的有关危机管理政策可以为学校的行动提供依据和框架。有效的危机管理,依赖于各个学校的具体计划。由学校领导组成的危机反应小组是一个高效的组织领导部门,主要应对和处理多种危机。根据美国教育部《指南》中的有关规定,美国学校制定有效危机管理计划的原则为:
  1.领导层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学校应建立危机反应领导小组,使领导层的各个成员明确责职和任务。
  2.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要适合具体情况,并考虑师生的需求(如身体的、感官的、心理变化和语言方面)。
  3.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要与社区组织,包括法律机构、消防机构和紧急卫生机构(如专业的医学、心理卫生组织)紧密结合。
  4.学校要制定一套大家都熟知的特定术语,以便危机来临时能够迅速使用。
  5.任何类型的学校都要制定危机计划,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工都熟知危机计划,面临危机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6.危机计划是学校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效的培训和实践是危机计划成功执行的关键。
  
  (三)对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思考
  
  我国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理念和制度上的空缺。因此,可借鉴国外的学校危机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机制,尽快完成从“事后动员型”转变到“事先预防型”这一危机管理理念和机制转变。
  1.我国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生命安全首位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护和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防灾事务中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
  第二,快速反应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的回应措施。切不可隐瞒以至延误时机。
  第三,协调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上下级及时沟通,互相支持与鼓励;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一协调。
  第四,利益原则。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遵循“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决策准则,努力降低各类损失,甚至化害为益。
  第五,透明原则。首先领导者应当有诚信的道德修养,坦诚相待。让全体成员了解事件的真相,切忌隐瞒实情、逃避责任。
  2.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步骤。在对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将危机管理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危机的防范和控制、危机的处理、危机的总结、危机的恢复管理。
  (1)危机的防范和控制阶段。危机防范和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必要的。
  第一,组建组织内部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订危机管理、处理计划及处理程序,组成人员应包含学校的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具有各种专长的教师、学生家长,最好也包括法律、犯罪预防、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第二,强化危机意识。要注意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方面,不信任部下、猜疑心很强、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能力等;管理策略方面,计划不周、在环境变化或政策调整等发生变化时无应变能力等;内部管理方面,员工的情绪紧张、工作计划调整、职工情绪低落、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财务方面,如开支快速增加、技术设备更新缓慢、教职员工长期对自己的薪酬不满等。
  第三,各级领导要从危机征兆中透视学校存在的危机,并引起高度重视,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
  第四,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训练。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师生开展扎实地应对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技能的训练。
  (2)危机的处理阶段。危机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冷静下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危机,不让事态继续蔓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化解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抑制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在控制危机时,应更多地关注受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短期利益。
  由于危机情况的产生具有突变性、紧迫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尽管事先制定出危机应变计划和防范措施,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3)危机的总结阶段。危机总结是整个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危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会给组织带来必要的教训。所以,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危机总结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①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与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②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方法等的评价。③整改。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同时还要善于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和教训。
  (4)危机的恢复管理阶段。危机恢复工作应在确证危机来临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危机事件管理起始阶段,直接结束危机事件是当务之急,对危机的恢复管理不是工作的重点。
  
  (四)结论
  
  在举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学校危机作为一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的。怎么杜绝和防范学校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后怎样利用及时有效的预案和机制进行合理、快速的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应该做为一个公共管理的课题进行长期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芭芭拉·鲁宾·韦恩瑞伯,艾琳·布落契.危机干预与创伤反应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瑞典)Danuta Wasserman.自杀:一种不必要的死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美)B.E.Gilliland,R.K.James.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