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关于职校专业教师走进企业的一些思考
作者:杨益根
随着中国的入世,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崛起,社会需要大批有文化且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舆论:“高级技工的年薪超过研究生、大学教授的年薪”、“高级技工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瓶颈”等等。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就业都开始变得火暴了。
而事实上,职校学生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稳定性差,流动率大,有的仅仅是作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企业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职校生难以适应,而社会所需的高级技工人才很难从职校培养出来。
透过现象深入的分析,职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可以发现下面这样的现象:①社会氛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把职业教育视为“次等教育”甚至“末流教育”,加上不少家长望子成龙,认为只有上大学才算成才,从而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②教育职能部门。即使是教育部门内部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也不够,反映在经费投入方面,普高和中职的投入极不平衡。职校缺乏相应的训练经费及与专业相配套的技能培训基地,再加上缺乏与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指导教师队伍,技能训练得不到有效的落实。许多职校学生的技能训练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真正形成,就业竞争力很弱,高级技工人才培养机制仍然未能真正形成。
(二)职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1.职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培训由职业教育本身特点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既有高中文化素质又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工人,而目前这个目标在多数职校难以落实。表现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由于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陈旧,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职校教师下企业培训是改变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过程转化为现代学习过程的要求。职校作为培养技术蓝领的基地,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与企业“无缝接轨”,一直是学校努力的方向。摸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一代工人培养的新模式是改变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口。“让我们的课堂贴近企业”、“让我们的课堂走进企业”,这些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师只有通过在企业里实习,一方面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更加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实用性。
3.职校教师下企业培训是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途径。根据资料表明,各类职业学校66.6%的教师是从各类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一比例在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好的做法莫过于是让专业教师下企业“取经”,与生产实际亲密接触,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多方位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技术发展前沿的能力,成为多技能人才。
例如我们旅游学校,一直分派烹饪、服务专业的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锻炼。从我走进企业参与实践的亲身经历看,每天的操作强度和密度,在学校内是无法相比的,而对于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名、美等方面的变化也是学校内无法实现的,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企业中通过培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如饭店服务专业,书本上许多知识已跟不上饭店服务的实际需要。如书本上讲的是西式铺床,而实际上全社会都在提倡节能减排,饭店都在争创“绿色饭店”,现在饭店已在提供中式铺床,客房用品的配备也已有较大变化。另外,现代饭店的服务模式也有梯层服务台转向客房服务中心,有些高档饭店还提供贴身管家服务等等。这些变化,只有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才能得已了解和掌握,从而再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毕业后很好地适应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正在逐步建立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上述做法的根本目的最终还是为了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回校后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能更切合市场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是形成“大职业教育观念”的必要也是最基本的途径。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在于没有能够协调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制造就业岗位,学校培养人才。人才需要岗位以实现其价值,岗位需要人才以促进其发展。没有岗位,人才则失去存在的前提;没有人才,岗位则失去发展的基础。二者本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可是目前,学校关门办学、企业自主经营,各自为政。职业教育因失去社会导向而迷失方向步入歧途,产业因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而频频告急。建立企业与学校的人才融通机制,迫在眉睫。
企业需要熟练工人,学校只能教会学生一点理论知识,到了企业,学生还要从头学起。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不知道,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适合企业需求,企业与学校间缺乏沟通和联系。所以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是形成“大职业教育观念”,协调社会各部门的桥梁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