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QC小组活动在促进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应用

作者:汪 聪 朱周燕 黄琪慧




  [摘 要]本文归纳了校园开展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出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改善管理、稳定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社会竞争力,对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发挥其独具特色的作用。
  [关键词]QC 小组活动 和谐发展
  
  QC质量管理自上世纪中期从日本引进到我国以来,在建设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发现自这个理论引进以来都是以研究工程质量成果居多,而用于校园建设方面几乎涉及面为零。经过我对QC理论以及校园环境的研究发现,校园开展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管理和促进校园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QC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利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作处于控制状态。教学中,可以列出教师和学生等一系列可以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然后运用QC分析法中的“调查表法”,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类预先列成调查表,则检查时只需在相应分类中进行统计。比如教师方面的有个人能力,课堂气氛,授课方式;学生方面的有接受能力,课程偏爱等。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可比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调查表格设计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应填写方便,符号好记;调查表填写次序应基本一致,填写好的调查表要定时、准时更换并保存;数据要便于加工整理,分析整理后及时反馈,把某一时间段的这些数据列成表格。再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找出这一时间段的偏离点,对这些偏离区间进行研究,最终找出异常波动的原因。运用这一方法在对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安全、卫生等。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常常会顾此失彼。那么我们就要用质量分析原理,把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汇总,从中找出关键问题,再和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找出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等于为QC小组找到了开锁的钥匙。再用理论进行分析,找出其薄弱的环节加以改进。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以便改进关键项目。我们可以运用“排列图法”,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基本如下: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在本研究小组中可以选择学生生活、学习、安全、卫生等。
  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其中,并计算合计栏。
  3.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4.两根纵轴和一跟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5.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大小。
  6.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帕累托曲线)。
  制作分析图的目的就是要形象地反映出各问题项目中的主次。即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1)主要因素——累计频率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是影响学生管理的关键原因,又称为A类因素。其个数为1~2个,最多3个。
  (2)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学生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又称为B类因素。
  (3)次要因素——累计频率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学生管理仅有轻微影响,又称为C类因素。
  保持优秀的管理经验,加以发展。方向找准了,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管理步伐也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三)对提升校园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有利
  
  校园开展QC小组活动,本质上与企业贯彻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8.5 改进”条款是统一的。“8.5条款”包含的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对校园的体系管理的改进也同样提出了原则要求。而一份完整的QC小组活动的具体报告,可以充分体现和满足这些原则要求。因此,完整的QC小组活动材料,也是校园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份有力证明。
  QC小组活动有其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课题来自校园活动的各个过程,选题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自身科学思维方式方法的过程。因此,QC小组每一次完整意义的活动,对于提高职工的科学管理意识和技术业务本领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提高教师积极性方面,学校领导层在学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领导层的决策必须通过其他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和贯彻才能把决策变为实际效果。一般来说,教工都有学习技术和提高技能的愿望。学到的技术和技能就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就是能量的释放,但释放是有条件的。如果这种能量的释放是在学校有序组织下进行的,群众的能量就会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起的是积极作用。如果强制不允许释放或不创造释放条件,则这些能量的积蓄就有可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反作用。而学校开展QC小组活动正是为这种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有序的途径。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
  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财、物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地投入,一切将毫无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使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教。但是人的创造性是有条件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而机械式的管理,只能抹杀其才能。“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创造能使教工充分发挥潜力、各尽所能的环境,以激发出教工的工作热情。
  
  (四)重视成果发表,激励教师荣誉感
  
  之所以对发表工作要精心组织,实际意义在于体现职工主人翁的地位感和学校领导对群众智慧的尊重。学校的普通员工能有机会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向领导、向大家公开展示自己成果和能力的机会很少。大多数第一次发表的成员都有心慌,紧张,讲话急,甚至出汗的现象。有的还着意在衣着上整理一番。这是员工荣誉感的一种表现。为了消除他们的紧张和顾虑,应该组织预发表工作,确定好正式发表的顺序,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并增加临场经验。发表现场要搞好会标,调试好投影仪,安排好演讲台、评委席和听众席。评比材料和评分表等应提前准备好。评委中资深人员应占多数,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参加发表会的一般为各系部的成员和系部的领导。评比揭晓,当即请学校领导或工会领导作总结发言和奖励表彰,以及组织一些荣誉活动。考虑到一个成果的周期比较长,大家很辛苦,所以只要参加发表,即使名次在后,也要有鼓励奖。优秀的成果应该及时组织参加更高级别的发表。只有参加隆重气氛的活动,才能在广大教师的心目中留下难以忘却的荣誉感,并产生激励作用。
  
  (五)注重实效,争创和谐
  
  QC小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都会有失败和挫折的可能。失败和挫折意味着可能受到讽刺或打击:多做多错、不自量力、出风头、想好处等。坚信只要政策得当、组织有力,各级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活动一定会取得成效。教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是教育事业兴盛发达的有力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对校园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驱动力。对外具有极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竞争力。QC小组是教工参与校园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深入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调动全体教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成员的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有助于提高教工的整体素质。因此,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对构建和谐校园起会到不可多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活动指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董文尧.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宋明顺.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4]冯义荣.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5]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以人为本 学生第一——新时期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6]卢丽君.高等院校管理求变[N].中国教育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