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技工学校电工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作者:张 翠




  [摘 要]本文首先阐明了我国中职学校教学现状,接着分析了在培养电工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给出了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技工学校 电工技术 人才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从事生产、维修、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显得更为迫切。电工技术人才的低素质和短缺是当前我国工业健康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培养电工类高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教学的着力点主要在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搞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目前,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现状与职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职业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是沿袭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须、够用”的原则简单、片面,专任教师对生产、社会、实践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训比例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明显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由于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课程、实践体制和教育模式等客观硬性因素的设置和设计不合理,造成中职教育输出与培养目标和需求有差距,主要体现在:
  1.人才流失严重。目前资金支持满足不了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深层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教学设备和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管理运行简化等。同时,资金不足,难于将人才吸引和留下,导致好的师资和管理人员流失,即使有良好的政策和想法也难以实施。
  2.教学内容与目前先进技术不匹配。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是核心。现行的中职课程体系无法完全、准确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而仍按学科及专业目标设置专业,传授的知识老化,方法落后,与最新的先进技术及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与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不适应,以致所培养人才不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电工专业,由于培养人才缺乏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因而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较弱,中职特色无从体现。
  目前中职教学内容稳定有余,变化不够。中职教育教学内容侧重于成熟技术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在教学内容中要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解决技术的共性或基础性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成熟技术并不排斥其先进性。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应结合当前科技成果,适时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内容,从而保证课程的先进性,缩短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技术应用的距离,增强课程效果。
  3.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中职院校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不强,特别是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使得实训基地的资源条件建设十分薄弱,学院的实践教学没有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备落后,现代科技含量低,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实践设施建设也有普通化的倾向,而且无法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充实,实践意义不大。
  4.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矛盾。培养的中职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部门办学社会化程度不高,办学结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导致一方面是社会高级技术人才欠缺,另一方面是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中职学校培养电工人才的方向
  
  1.加强兴趣培养,注重实践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训练就可以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学校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引导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1)建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和双联灯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时,注意选择电路,充分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制作兴趣。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制作结束时,可把产品拿到校橱窗进行展示,树立其榜样,产生良性效应。
  (2)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报纸、杂志,开拓学生视野。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索相关网页,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情况及专业发展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维修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又能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得以长久保持。
  2.加强电工维修操作技能实训的实施。技工学校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备技能就是电工操作维修,所以要重点加强技工学校电气类、机电类学生电工维修操作技能实训的实施。根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课程要求,学生的实习主要分成基本模块实习与专业模块实习两部分。基本模块实习内容包括触电急救、登杆训练、导线焊接、导线连接、三表使用、照明电路。要有针对性地把握各模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操训练,让安全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3.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对技工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必须摆脱完全由学校自我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统观念。必须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实践能力的基本结构,与社会共同界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进而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建立教师、学生、劳动部门、企业多维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宜采用学分制。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检测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是运用试卷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水平;二是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检测其运用技能技巧从事专业生产的能力;三是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能力;四是吸收企业参与评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富时代气息,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4.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是现代职校高速发展的必经途径。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和企业的沟通,面向技术创新,主动地探索不依附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同时可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尽快建立校外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教学课程应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配合,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郭启福,张宜厚.抓好电工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新课程研究.
  [2]文娟.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基本模块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