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创新:作文教学的鲜红路标
作者:贺怀德
(一)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的平等。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态度和蔼,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及情感都应受到相互尊重,既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
2.延迟评价,激励创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不论这种成功是多么微小。例如,我让学生给自己的周记本取名,并在扉页上写上几句话。“虽然不能永远留住流星,但请尽情欣赏这瞬间的光芒。”“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既形象又含有哲理的话,我给予了热烈的赞扬,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前进。
3.张扬教师个性。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来,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烈、更投入。这种主体意识既渗透在他们研读教材过程中,又涌动于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之中。魏书生的民主和幽默、钱梦龙的机智、于漪的声情并茂等,都使他们的教学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创造的魅力。
(二)深化创新变形
所谓的“变形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我们课本中经常所教的诸如缩写、扩写、仿写、改写(包括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改换顺序写等)之类皆属于“变形创新”的方法。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写作的知识与技巧有更深的感受,而且也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犹如交给他们一把打开作文大门的钥匙,教会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如何去学习写作。
(三)激活创新契机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
(四)启发创新联想
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虽然也有一些变形处理,但内容,形式等近乎雷同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而有创新意味的则是屈指可数。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天空只有那么宽,而我们的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当然,联想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我们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的。
(五)优化学生的创新品格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质量则决定了语言的表达质量;浅薄的思想必然产生无味的语言,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就只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精神品质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优化其创新品格是写出有创造性作文的关键。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文教学中不断发现创新的发法,不断总结创新的经验,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疑,也是安插在我们教学中的一支鲜红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