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网络教学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讨

作者:潘 艺




  [摘 要]文章分析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教学的特点,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提出网络教学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 研究性学习 整合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使被动的传授转向主动的探究学习。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化的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网络技术在应用教学中的特点有:第一,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第二,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第三,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第四,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视频并茂、丰富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的特点、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资源,必要时可以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二)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知识的构建,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的指向由课程转为面向学生。面向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是否完成各门课程教学任务为标准;而面向学生的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能否有效地在已有的认识结构构建新知识为标准。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三)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和是双方适合两种学习模式的内在需要
  
  1.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在需要。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研究课题的确立、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展示,研究成果评价,都是需要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
  2.研究性学习适合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如果按照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网络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辅助课堂教学、协同教学、发现教学、讨论、模拟、问题求解和教育资源的查询。前三种教学方法注重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后四种教学方法是网络教学方法的实质化具体化。在运用几种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网络技术不能在单纯依靠自身开展活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和“过程”,研究性学习在诸如讨论、查询等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创设问题情景,使网络技术教学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学科或其他各科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手段和模式,既有效又可行,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实验并付诸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路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