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析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

作者:冷南妮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交响曲》是一幅安谧恬静的田园风俗画。作品虽未直接描摹大自然,但作曲家以浓郁的抒情笔调创造出一种温暖和煦的气氛,把人们带到了迷人的田园意境之中。第二交响曲是一首异常淳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作品为四个乐章,没有提示性的标题。
  第一乐章:奏鸣曲
  引子:以“171”为基本动机,乐章中的一些重要主题都是由它演化而来。倍大提琴从深远的低音区发出一声轻柔的低吟,悄悄推开第一乐章的大门。
  呈示部:第一主题,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第二主题,由中提琴与大提琴以二重唱形式唱出发自内心的歌。急切而略带忧郁色彩的音调,像是倾诉内心对于幸福的追求与向往;强烈的期待感使音乐具有内在的力度。
  发展部:以主部主题的三个动机作为发展的基础,交织出不谐和的音响色彩,使气氛不安;特别是长号与大号交错奏出的这三个音,具有威严紧张的色调。但那支像飘带般的明朗的弦乐音调又释去了阴霾。最后,木管温和地唱出了主部主题,使人们的心情逐渐安宁下来。带着高昂的情绪,音乐从呈示部迈到发展部。
  再现部:简洁地再现呈示部中的基本主题,再次奠定了这个乐章的田园情趣。
  尾声:园号奏出一段以主部主题的基本动机变化而成的气息深长、延绵不绝的旋律,充满奇妙动人的抒情风采。在温暖柔和的音乐气氛中,主部主题象落日余晖似的最后闪现出来,让第一乐章在渐渐张开的夜幕中结束。
  第二乐章:单三部曲
  第一段:第一主题:由低音大提琴和大管以复调的形式奏出,像低垂着头的沉思者,从夜幕中向我们走来。第二主题:由法国号奏出一支稍明快的旋律,双簧管、长笛和低音弦乐分别移位四、五度复奏,构成一段小赋。
  第二段:一支流畅的木管旋律汇成一种开朗明快的情调,沉思者露出笑容,心潮也愈益激动。尽管悒郁的第一主题两次出来压抑激动的情绪,但赋格旋律的重现,引出更高的热情。定音鼓、小号、大号和长号一齐加入,掀起巨大声浪,像是沉思者郁积心底的热情来了一个总爆发。
  第三段:重现第一部分,稍有些变奏。
  第三乐章:复三部曲
  第一段:小步舞曲,节奏轻巧,旋律带有纤细精致的装饰,富有幽默情趣。基本主题再现古老的维也纳魅力,朴素、典雅而有点伤感。第一插部:主题是一个节奏强烈、音调短促的快速舞曲旋律,打断小步舞曲的平稳步伐,将人们投入欢舞热潮中。这里纯粹是欢乐、笑闹、嬉戏、幻想的场面。活跃的节奏,下行摸进的音调和切分感很强的尾音,具有匈牙利民间舞曲的某些特征。这也可以认为是乐章的中段。第二插部:同样是快速舞曲。
  第四乐章:奏鸣曲
  呈示部:第一主题热情乐观,流畅明快,由弦乐弱奏开始,且越来越弱,快要消失时,全乐队强有力的合奏对其进行复述,犹如小朋友捉迷藏,先露头再藏身,最后突然跳出来,好像展开一片绿野,使人们眼界大开。第二主题富丽堂皇,轮廓鲜明,它那宽广的步调,进行曲式的节拍,给人一种乐观而自满的感觉。
  发展部:以流畅的主部主题展开很简短。但它那急速的进行在转回到再现部前的一瞬间,一度让位给一个田园诗般静观的插段,这是民间游乐的场面,是狂欢节日的写照。
  再现部:依次简单再现了呈示部主题,情绪没有呈示部热烈。
  尾声:形成一个新的顶点,达到欢欣若狂的程度,主部主题气息深长,副部主题有力的切分节奏,在管弦乐队宏伟的音响巨流中汇成狂欢高潮,这是民间欢舞的辉煌场面。
  虽然以上对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的分析十分简略,但我们从中仍能看到勃拉姆斯在创作上的一些重要特点。
  1.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勃拉姆斯的主要创作年代是在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在这个时期,欧洲浪漫主义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李斯特、瓦格纳在那个年代如日中天,他们所谓的音乐哲学观已经渗透到了欧洲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试想把浪漫主义作为一把刀,切割在古典的面上,“他们把碎片重新熔化,按他们的趣味进行设计”,表现在交响曲的结构上也是如此。他们热心于交响乐队的编制、音色、形式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用浪漫主义的张扬来构筑交响曲这座大厦。当时已很少有人还遵循着贝多芬时代的曲式原则,重建交响曲年代的古典思维方式。而唯有勃拉姆斯在做着这一切。
  2.动机延伸。勃拉姆斯是动机发展大师,他有把一个很小动机发展开来并贯穿全曲的能力。这一点我们在第二交响曲中看到了很好的例子。乐曲一开始主部主题的三音动机贯穿了第一乐章,在发展部、尾声中更是有集中的体现。他们发展变化地表现在各个声部和乐器的音色上,表现了勃拉姆斯在动机发展创作中的深思熟虑。
  3.旋律悠长。勃拉姆斯的旋律很有特点,它们通常很悠长,但又不同于俄罗斯人式的,而是具有自己独特旋律风格的。在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副部主题都是比较典型的。主部主题有两大句,前一句是8小节,后一句是摸进,但结构大大扩充到14小节。 勃拉姆斯的创作指导思想是戏剧性的,但较之贝多芬的作品,来得更加具有较压抑的心理色彩,具有更多的抒情目的,较少有矛盾冲突(尤其是第二交响曲),作品中仍然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性。勃拉姆斯的情感是浓烈的,但表现的井井有条,从不失理性框架,也远未达到发泄的程度。勃拉姆斯的创作明显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人性觉醒的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既丰富、又矛盾;既充满幻想、又感到十分失望;既富有朝气、又叹息不止;既渴望幸福、又总是被悲伤所包围的种种心理体检。勃拉姆斯的作品总体面貌带有孤独、忧伤和失望的因素,但却没有达到柴可夫斯基晚期作品中痛苦和绝望的程度。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更带有千古陈酿的醇味,这正是丰富的情感在理性的有效控制下的升华而得到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