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心理探析

作者:邱 岚




  [摘 要]以高校体育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为切入点,就一些和职业态度相关的心理问题进行探析,并试图通过这个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了解和理解,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积极保证。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态度 社会偏见 文化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具有两年以上教龄的高校体育老师300人,其中副教授54人,讲师126人,助教120人(男182人,女118人),平均教龄9年。样本取自江苏省14个市,包括理、工、文、师、医等20种专业的本、专科学校,共47所高校的体育教研室。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高校体育教师态度调查表》寄发380份,收回问卷312份(12份不合格),有效回收率78.9%。
  (2)文献资料阅读法。阅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学、人格学等有关体育资料,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讨论。(见表1~7)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
  
  1.高校体育教师对待职业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
  
  2.讨论与小结:
  (1)综观本次调查结果,可以认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主流是积极的,应当予以肯定。无可讳言,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也较严重地存在着职业态度的心理失衡趋势。在接受调查的300名体育教师中,有96人占32%的教师表示对职业不满意;对此问题表示“难说”的教师有33人,占总数的11%。
  (2)分析体育老师对职业不满意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128人,占42.5%的教师之所以反对子女今后也当体育教师是因为社会偏见所致;219人,占73%的体育老师表示对偏见很敏感,说明影响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关键是社会偏见。当然,教师待遇低,工作辛苦也是造成体育教师对职业缺乏感情的重要原因,但核心原因是社会偏见。
  
  (三)建议
  
  1.要加强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培养和教育。重视对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体育院系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并把工作落到实处。
  2.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修养水平。体育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无论从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看,都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社会文化现象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实现的。作为体育直接代表者的体育老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从而赢得尊重。
  3.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意识,愿意在创新教育中尝试创新的方法去培养创新型人才。明确创新教育目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规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健全主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这里所说的主体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其二,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个体。总之,没有主体的变化,就不可能有社会心理的变化。
  5.处理好自尊自爱的关系。实际上,自尊与自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自爱的自尊,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自尊其实质是自负。因此,体育教师应克服自己在文明修养、言谈举止方面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自尊与自爱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