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以应用为导向进行计算机教学

作者:张宝清




  [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以应用为导向,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优化计算机教学课程,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应用 计算机教学
  
  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学习,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从教十几年来,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一)以应用为导向,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在打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包括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人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兼顾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以应用为导向,优化计算机教学课程
  
  当今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我们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侧重《Office办公软件》、《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Visual FoxPro》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三)以应用为导向,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比如在讲授《WORD2000》这门课程中文档编辑时,我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素材,如《通知》、《复习题》等实用样张,上课开始让学生思考、讨论编辑文档的顺序,各抒己见。经师生共同分析,教学内容的顺序也就出来了:页面设置、文字的录入,格式中的字体及段落的设置和文档的保存、打开及打印等。这个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比如,我用电子教室将多媒体课件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分组教学”,还可以让做的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进行“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应用为导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计算机教学中开设上机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对操作技术的掌握。
  上好计算机上机课要唱好“三步曲”,即入门指导、 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在入门指导中,教师要重申上机课的目的、要求,指明上机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上机中的疑难之处或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提示或说明。尽可能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解,尽可能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电化教育手段来提高上机效率,如应用指法练习软件、录入训练软件、各种辅助学习软件等。在巡回指导中,应注意观察和检查各学生的上机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的错误,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由于计算机具有交互性、人机对话的特点,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上会时常出现一些信息,显示程序或命令执行的状态或结果,提示操作出错的原因,或提示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而有的学生却不善于观察,一有问题就束手无策,所以我在上机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多观察屏幕输出信息,使学生学会根据屏幕提示信息分析处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指导学生们帮机房老师调试机器,维修键盘、鼠标,在网络控制中心学习测试网络,布线安装等等,大家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但又非常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观念,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