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的界定和教授模式比较

作者:陈 楠 强 琛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经济到来的时代,人才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日益成为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市场调查显示,复合型人才成为目前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起的变化,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教育机制中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构成影响最大的是课程设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把课程设置作为该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各门课程在专业能力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进行适当的分类,分别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多方面的辅助扩展能力,因此对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核心课程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其主要是指对所有学生都是必要的课程,泰勒指出的五个科目分别是语言、文学、教学、历史和科学。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核心课程的概念则有所变化,指一个专业中开设的富有该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正是这些专业课程的存在,使专业之间得以区别,将这几门课程剔出之后,该专业就会失去其特色。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核心价值,也是学生未来就业所要依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授方式上要注重形成完整的体系,从理论和技能的两个方面进行,并能够对其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核心课程的教学还要注意一定要达到相当的深度,使学生能够在固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出一定程度的自我的发挥,只有如此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迅速更新的需要。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例,其课程主要由旅游类课程和英语语言类课程综合构成,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酒店、旅行社等行业的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适应旅游国际交往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培养旅游业务的操作能力,主要要实旅游产品的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为此需要开设旅游学导论、游客心理分析、旅游线路设计技能、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并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要注意专业词汇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开设旅游英语听说训练、旅游英语口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课程,从而实现两条腿走路,推动旅游英语这一交叉专业成功发展。
  除了通过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外,鉴于目前各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换句话说就是专业性质的工作中也会较多地涉及到其他专业较浅层次的基本知识,为此我们除核心课程外,还要针对这一情况的需要设计拓展课程。拓展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除专业核心能力其他相关方面所必需的能力,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和相近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地了解和掌握,能处理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在拓展课程的设计和运行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好两个度,第一个是拓展课程的范围,应该对每个专业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其对应岗位群的具体要求,确定与其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课程,以取得最优的结果;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把握对所选择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拓展课程和核心课程不同,不必过于深入,也不必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的完整学习,我们只要求对其知识体系中相关的部分有一定的了解,能处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我们开设拓展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而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区分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又会陷入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事半功倍的困境,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专业的问题应该有专门人员来处理,这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针对旅游英语专业来说,其作为一个综合型专业,除有很强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特性,需要深入了解掌握核心课程所涉及经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外,鉴于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在我国又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的特点,要求学生对文化和资源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这部分知识以记忆性、应用性知识为主,可利用一定的课程为引导,但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
  (本文是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07YQ0010)
  
  参考文献:
  [1]江晓明.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J].信息技术教育,2007,(4).
  [2]岳爱臣.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