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医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浅探
作者:古力沙吾利·塔里甫 陈 阳 李 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超声诊断学已融入影像诊断,成为《诊断学基础》中的一部分,是所有中医临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院超声学共设6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如何在6学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学生的临床素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适应课程的特征
现在的影像诊断包括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和原来独立的超声诊断四个内容,虽然过去我们都按独立的章节来讲授,但它们实质上都是以脏器的断层解剖和病理解剖为基础的影像诊断。因此,可将这几个课程汇总在一起进行集中系统的教学,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时数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我们就尝试将腹部超声的内容融到腹部CT和MRI诊断的2学时中,即同时讲解CT、MRI、USG各自成像基本原理的差异、图像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横向对比同一疾病(以病理解剖为基础)的CT、MRI、USG的影像学诊断特点。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和综合应用分析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不同影像诊断的价值和限度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避免了讲授内容的重复。最重要的是这种相互融合式的教学改革,对将来不论从事哪个专业诊断的医学生来讲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二)培养教师梯队
合格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教学质量控制中的重中之重。教授影像诊断学的教师是以人体各系统作为专业研究方向的专家,应具有将人体解剖、断层解剖、病理解剖、病生理和超声诊断及其他影像诊断技术一并教授的能力。因此,我们借助院院融合契机,将校内教学资源与附院教学资源相结合,对承担大课的教师历经公开讲课、专家组考核,使上课质量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我们还引入考核机制,在讲课中由教学负责人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课后进行点评,总结讲课经验,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力提倡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这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促进了任课教师讲课水平的提高,为我们能不断培养出全方位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
1.针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差异改进教学。学生的个人学习模式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倾向于从图表、流程图中获取知识,部分学生却更易于从文字阅读和摘抄中获取知识,大部分的学生在多种综合教学方式下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式,可在课前分发以文字概括、简表和流程图形式总结出的适于超声诊断的相关疾病基础知识要点、声像图特点等设计好的辅助教学资料,以便于学生课后回忆和复习。
2.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引入多种模式教学。因学生学习模式不同,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首先,授课教师对所备课件的画面顺序应了如指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随着即刻转换的画面流畅自如地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何时详细讲解、何时板书、何时组织课堂讨论、何时使用课件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通过自发并科学引导学生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3.引进激励性的考核机制。考核具有杠杆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检验教学的质量。《诊断学基础》的考核主要是以书面考试和实验成绩为主。为了提高考核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和逻辑分析过程,增加了面试部分。针对超声诊断部分主要以看图分析电脑版的超声静态和动态图像为主。学生们只要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通过发挥想像,联系病理就可以得高分。这一考核方法的改变显著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气氛,使教师抓住学生的思路,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更为广阔。
(四)问题与展望
实验课是最直观、最捷径的一种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很大。超声诊断的实验课程需要设备的支持。校内的设备配置和附院的设备使用都会对学生掌握这一诊断技能有重要的影响。但超声设备的昂贵和易损性,一直阻碍着教学专用超声设备的配置。但学生对《诊断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一直激励着我们,教研室正筹备着在第六学期(西医组无教学任务)课外搭建《诊断学基础》比赛培训平台,并在第七学期开设的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找到更好的切入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同样诊断的操作技能也是如此。
影像诊断的教材已融合了各类影像诊断的理论知识,但同时具有能将超声诊断的内容和其他影像诊断技术一并教授的能力的教师尚不多,但这是未来发展中必须逐步实现的状态,学院领导也正在大力推广院院融合机制,想必很快人员梯队就会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