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现状探究

作者:李 婷 黄群芳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教学手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目前的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拟探究现实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教改的研讨。
  [关键词]应用写作 教学 问题 探究
  
  应用写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其功用上又可将其归为一门职业技能课。课程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文体的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生源质量问题较严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基础越来越差。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普遍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笔者从事应用教学工作六年,与同事交流时发现在教学中的困境多数相同。然而也有个别特殊的,明显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颇受学生欢迎,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拟在探究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1 枯燥。这是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应用文比文学作品枯燥得多。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和认识。原因主要是:
  (1)应用文体方面。应用文体大多有相对规范或约定俗成的体式,在教学中可供选择的模式是有限的。应用文的内容虽然更贴近生活,也非常丰富,然而一旦用起来,选用了某一种文种后。就变成了一种模式。着就使得原本灵活生动的内容,也立即变得刻板而单调,从形式上很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特色。也很难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
  (2)教学方法和过程方面。多种文体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相似的,从概念、特点到写作的格式和要求,这就造成了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不断重复的错觉。比如专用文书中的欢迎词、欢送词二者,标题、起承、落款,这几个重要部分是同样的要求,只在正文拟写要求上有些微差别。如果讲授中不能避重就轻,区别对待,用类似的模式处理,就会显得重复。
  (3)教学语言方面。应用文文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平实、简练、直白,在学生看来多半显得枯燥无味,而教师又不能做过多的拓展或语言方面的描述,导致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也不那么形象生动,更难称上幽默风趣了。
  2 难写。一般的学生阅读应用文的教材,都会觉得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学习内容的要求一目了然。教师也会有这种感觉,然而又觉得很多内容无法深入,并且在已有的模式和要求下无法再进行更大或更深入的探究。但是一旦按要求、模式动手写起来,又会觉得难以着笔,甚至连基本的谋篇布局都会出现差错。整体而言呈现一种看似容易动笔难的状况。应用文本身是一种应实际而习的文体,它的指向往往是单一的客观事件,不像文学作品按某一个中心意思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选择,内容多数可以虚构。而应用文的内容一旦给定,就有文种选择上的倾向性,如请示就不能写成报告。文种选定后,接下来是模式、语言等的要求,内容既不能捏造也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甚至有的内容条款还只能是按给定内容的原文一字不动照搬。对作者来说,再创造的空间较小。一般的学生写练起来,觉得自己发挥的余地不大,仅仅是将内容搬进了模式中,一个个安放好而已。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原本简单的习作也变得难起来。这是其一。其二是语言表述上的难处。应用文是应事而作的。取用者大多是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这也是应用文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最特别之处。然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的学生们到了大学里,连续多年的写作训练, “曲径通幽”的思想表述方式早已根深蒂固,对于平铺直叙反而有些不适应。语言表述问题也大大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3 实用操作的问题。应用文最大特点在于实用。实践教学是应用写作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实训。然而即便如此,同样会有许多现实难题。诸如对于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许多单位都有内设机构,即便是正常设机构的级别,在不同的省、市、县(区)也是有差别的。许多教师从未真正地从事过行政工作,对机构的级别区分、领导人的任命或权责本身就不太清楚,所以讲起来当然也只能是一笔糊涂账。其次,某些企业实用文章更是难讲难学。每个单位的岗位设置都是应实际需要或体现某种特色的。就具体岗位而言,需要用到应用文体时,岗位不同,内容和形式都会有所区别。这样,应用文体的种类就特别繁复。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实习单位的某主管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师出言不逊。原因是实习的学生在工作中不会填写领料单,主管认为是应用写作的教师没有教好。除了领料单,还有配料单,甚至还有报表、会客单等,是否都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呢?如此一来,一门应用写作只怕是三年都教不完。所以一触及生活实际或实用操作,应用教学也显得一筹莫展。
  4 教改教材难以深入。教学改革一直都必须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也必须应实际需要而深入。但目前整个应用写作面对的一大困境就是:应用写作作为公共课,在课程优化的趋势中是属于被删减的对象。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操作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大量增加,把应用文逼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笔者深感困惑的是:周济部长提出的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口号中,似乎并没有将应用写作排开,反而是强调了应用写作的重要性的。其实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中,一般院校的培养目标并非是一线的简单操作工人,而是以技术人才、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才是最终目标。技术专业人才实际上是涵盖了技能的应用与基本管理能力两个层次的。应用写作在管理这个层次中就开始凸现出其重要性和实际价值来。大量的表格、管理条例及会议、计划、总结等,应该都是一个管理者自己能动手写作和熟练运用的。应用文的教学改革碰到课程优化的政策,教改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其次,在教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提出的所谓到生产第一线去,似乎都只针对学生,而没有想到老师想教好书,也是需要深入学习的。然而让老师下生产一线,操作中就困难重重。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总结,教材选用的好坏对教学效果会有较大的影响。一本内容实际、新颖、全面、科学的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模本。目前的应用写作教材,据笔者的了解,用得较多、反映较好的是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的《新编应用写作教程》,但这本教材也存在某些内容滞后的问题。比如新的公文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教材中反映得就不太全面;实用性较强的条据类没有收入;还有经济文书的编写不太符合实际要求(如合同在实际使用中都是格式合同。所以本节次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应用和填写上,而不是如何制作合同)等。
  综上所述,解除上述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困境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让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实现一线作业,让实践的需要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和指南;二是大力促进教材改革,推进教材贴近岗位,贴近实际,拓宽思路,大量大胆收录应用文种,适当删减行政公文;三是树立长期培养人才的理念,将应用文作为的一种公共知识的储备,将其提高到必备能力的层次;四是加大教改力度,尽量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充分展示教学过程和内容。但愿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愿荒山般的应用写作课程,能尽快在实践的土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