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略论中职中专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谭 莹




  [摘要]根据创新理论与中职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怎样突出教学中的创新点,并根据中职中专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中职中专 体育教学 创新点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中职中专学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体育作为中职中专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得到体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
  
  (一)注重智力的创新发展
  
  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等能使学生的机体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在中职中专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均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中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体育课程设置应结合中职中专学校的教学特点,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到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向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