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基于Web的任务驱动模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探究

作者:曲 军 孙 秀




  [摘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信息社会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引入“任务驱动模式”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社会上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时代需要我们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特别是改变实验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遵循“以应用为中心”的原则,使学生具有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行提高应用水平的能力,从教育的功能看,这个过程是最主要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入“任务驱动模式”实验教学新理念。
  
  (一)任务驱动模式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模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其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生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 教学目标把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思维亮点,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借此引申发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 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任务为线索,串联软件或知识点模块组成教学内容。任务的确定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价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组织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要体现任务的价值。不能把任务强加给学生,要精心设置任务,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兴趣,要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完成任务。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寻找完成任务的思路。引发学生的自主研究、拓展探索的空间。
  
  (二)任务驱动模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为调动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学中引人任务驱动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进行第一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制定了本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即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激发兴趣,缩小差距,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一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其具体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使用、Internet基本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每一部分划分为几个具体的任务。例如:
  (1)Internet基本应用部分:使用Google检索香港回归后建设情况;百度检索有关“人类起源”的研究成果;创建自己的电子邮箱等。
  (2)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部分:安装瑞星杀毒软件;安装CAJ阅读器;下载两篇.cag格式的科技文章。
  (3)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通过设计不同挡次微机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案,掌握微型计算机的选购方法等
  (4)Word文字处理部分:利用WORD工具掌握科技文章的简单编排操作;将一篇长文档编写一个目录;制作一个介绍全国等级考试的宣传海报等。
  (5)Excel电子表格使用部分:对一般明细表分类做出统计;分析五个省近五年高校录取分数走势图等。
  (6)Windows操作部分:熟悉WindowsXP的组管理,掌握创建和删除组的基本方法等。
  上机实验任务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全部知识,即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把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在上机实践中寻找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归纳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一些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实际操作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计算机基本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宽。
  2 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教师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使用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和设备,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实际上,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展示交流、培养创新意识。每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不是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中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总结过程中突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采取观摩、讨论、探究的方式对本阶段的教学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对于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分组收集资料的任务完成后,则集中讨论学习,确定有用的文字、图表进入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阶段;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根据新的意见或建议,重新修改演示文稿;制作阶段完成后,在全班进行观摩讨论,挑选出优秀的演示文稿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同学观摩学习,通过观摩、讨论、探究的方式,达到了共同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基础知识的目标。
  4 协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践的学时数是有限的。让每位同学收集全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然后完成全部任务,时间上不允许,因此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协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形式,通过组内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分组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分组讨论确定有用的信息,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最后在全班交流、综合成一篇完整的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这样分组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各有特色,有的内容充实,有的版面设计美观,通过协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协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效果
  
  在一学期结束后,将实施“任务驱动”的班与没有实施“任务驱动”的班进行了比较,情况如图表所不。
  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学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学生的学习状况明显改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驱动教学模式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提高。合理采用“任务驱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