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作者:宋淑蕴
3 两个侧重。无论什么课型,就教学过程而言,都可以划分为引人环节、主体环节和结尾环节。不言而喻,一节课的中心和关键必然是中间的主体环节,必然要把设计的重点放在这-一环节中。正因为如此,往往容易忽视对引入和结尾的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中,加强了对这两个环节的考虑。
(1)侧重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我们提出了三层考虑,即提出问题一制造悬念一激发兴趣。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内容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
要注意贯彻主题和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就不开门见山。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是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加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气氛,制造悬念是设置问题的一种技巧。对学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内容,对那些可能产生负迁移,可能发生错误的新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2)侧重小结环节的教学设计。复习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常规做法是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也有教师更深入一步,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到此我们仍觉不够。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把研究方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总结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更深入一步,“在学完了这节课之后,你还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出在思维方法上的收获。开始时,学生肯定会不适应,说不到点子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多次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积累。通过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