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李文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 建设
(一)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教师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建设方向上,要努力建立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共识,并显示了实际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有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 结构不尽合理。据不完全(不包括民办院校)统计,在高职专任教师中从职务结构上看,教授仅占214%,副教授占31.8%,讲师占46.1%,助教占19.7%。从学历结构看,博士生仅占0.4%,硕士生占8.4%,本科生占85.1%,专科及以上者占6.1%。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上占20.8%,31~40岁占43,6%,41~50岁占21.1%,50岁以上占14.5%。可见高职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都相对偏低,教师队伍年轻化的态势良好,但迫切需要培养提高。
2 实践能力不强。对数多名高职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67.1%,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8.7%,由企业调人的占22.2%,由科研机构调人的占2%;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强。
3 相关政策不配套。高职高专师资评审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以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特点和办学特色。现行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偏重于学术水平和科技能力,影响了高职教师,特别是主要从事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对此,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有关规定,制订适合高职高专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为中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此项工作至今进度缓慢。
4 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培训渠道不畅。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直接任教,渠道比较单一,缺少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另外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教师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1年以后开始在天津、上海、北京、河南、宁波等地建立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但培训制度尚不健全,培训规模小、随机性、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实践技能培训依然是一个难点;出国培训还很困难;另外,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培训政策也不尽一致,培训工作还未进入有序、规范的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1 明确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制定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规格有特殊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是: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到3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5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30%左右;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7。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1:51以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18以内。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并从师资队伍的实际出发,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梯队人才。
2 改善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科学引导和培育青年教师。现有的师资大多数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并且年轻教师偏多,缺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并熟悉企业的生产实际;二是采取“导师制”,在专业教研室内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培育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针对学历结构相对偏低的问题,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引进方面,各院校要出台超常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尽快补充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培训方面,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鼓励现有教师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二是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有关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送到国外进行短期研修。
(3)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职称结构。职称结构也是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要想改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_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外部引进——以优惠的条件吸引高职称人才;继续聘用——继续聘用校内外刚退休高职称人员;内部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不仅是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补充,而且能带来生产一线最新的动态、成果和经验,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对“双师型”队伍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积极从企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是改革学校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力措施。
4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双师型”素质培养,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第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场所尽可能安排在实训室、车间或实训基地,从教学内容上明确规定“双师”素质的要求,淡化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老师的界限。一方面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实践指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第二,校企合作办学,让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大力扶持教师参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和产业开发联合体,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为教师创造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第三,同时对具有“双师”职称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待遇,以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双师型”素质。
5 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现高职教师特点。高职院校教师评审工作应与高职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高职教育的实际,为促进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应有单独的标准,该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有区别,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但级别、待遇k--者应相同,以鼓励广大教师专心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