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

作者:张耀军 李永超




  [摘要]本文从“大土木”环境下,房屋建筑学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从课程设置到考试方法改革的一些有益尝试及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房屋建筑学 建筑构造
  
  1998年教育部对专业学科进行了划分,新划分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一级学科,主要包括原来的建筑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城镇建设、地下建设等八个专业。我校也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重新按“大土木”的要求对专业进行了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也做了调整。笔者就我院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新的“大土木”环境下的改革做法及建议谈一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定位问题。在新的大土木环境下,房建课程的变动不大,现教学计划学时72学时,1周认识实习,2周课程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及构造原理,其中以构造原理为主,设计原理部分仅占20学时左右。2周课程设计要求在理解任务书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建筑方案除必须满足任务书的要求外,还要满足基本尺寸、功能、规范、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要求,尽可能满足比例、色彩、造型等要求。在方案确定的基础上,绘出建筑施工图为目标。这就给该课程的定位提出一个难题:若以建筑设计为目标,按该教学计划培养的学生往往达不到建筑设计的目标要求;其次,自我国逐步实行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师考试制度后,设计部门和单位对用人制度也更加规范,仅仅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很少能参与建筑设计。而且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中也反应出问题所在,毕业设计时,学生根据工程任务书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搞建筑设计,而设计成果往往差强人意,有的同学甚至为了后期的结构计算方便,随意修改建筑设计方案。
  2 教材陈旧。在版本不多的房屋建筑学教材中,以四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合编的房屋建筑学教材权威性最高,各高校普遍采用。该教材虽经几次修订,但都未做大的变动。一些业已成熟的结构构造做法和新材料、新技术在该书中体现不多。如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目前,房屋建筑学教材仍以砖混结构和混凝土为主。对钢结构和其他组合结构鲜有涉及。
  
  (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现就我校已采取的改革做法及可采取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课程设置。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和模块方向(设计和施工管理),房屋建筑学课程可压缩学时,以构造为主,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课程设计可缩为1周,以构造设计为目标。同时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可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课程内容仅是各类建筑设计原理,不涉及构造内容,同时课内实践环节要延长学时,如1.5周或2周课程设计,设计目标以拟定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建筑设计施工图为目的。为达此目标,任课教师应当由建筑学专业人员任教,我校该专业教师很少,应加强引进。
  2 教学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房屋建筑学是一门从长期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功能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在目前教材陈旧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所谓合理一是指内容选择要合理,因为现在建筑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很多,要选择最能反映当前建筑特点的成熟的内容,并能做到所选内容少而精;二是在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要合理,应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2)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往往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笔者在讲授过程中,从同学们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就把同学们带到工地,来个现场教学。这样让同学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就在身边,触手可及,激发起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平时注意观察的兴致。在课堂上往往都能积极踊跃的发言。通过这种授课方式,笔者发现,学生对学过的课堂内容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课程设计中也能轻松自如的运用。
  (3)抓住重点和难点,课未及时总结。房建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往往是一些规定性的东西,且多带有地域性,学生在学习时分不清主次。所学内容不能尽快掌握起来。教师在讲课时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对一些有标准图集,在设计时可直接选用的构造做法,就以其原理作为重点,讲清原因,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而对其具体构造做法作为次要内容。对一些涉及规范的内容则应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重视规范、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工程意识。
  3 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1)充分利用实习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该课程1周的认识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实习工地的选择,尽量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工地,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状况。为此,我院与当地的建筑公司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加强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2)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房建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过程,该环节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必须抓好三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任务书(甲方)的要求、设计深度讲清讲透,要求学生在熟悉目标要求前提下,为设计准备好基础资料;第二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在熟悉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能从全局出发,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求得一个能体现自己想法和思路的合理方案。第三阶段——成图阶段:在熟悉制图标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完成施工图。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片内容特别多。如果采用粉笔加黑板的讲课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可以对感官提供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灵活。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无法想象的地方,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
  5 考试改革。近几年,我校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对以往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考试方式实行多元化,如闭卷、开卷、一页开卷、论文等形式。但这些考试形式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来说,都不是很理想。房屋建筑学课程既需要必要的理解性记忆,还需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考虑到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试中尝试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闭卷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知识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通过这次考试改革,我们分析得出: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扎实,而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考试改革还应深化,应针对课程特点,将这些考试方式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可以扩大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避免学生的机械记忆,又可考核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到,尽快适应“大土木”的环境要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