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根雕式教育艺术

作者:黄木生




  教育是传承“美”的艺术。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理想就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的“梦”,青年学生是最富于理想者。教师是传播理想的天使,天使应该永远是美丽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美的眼光去欣赏。
  教育工作者只有像妈妈含笑欣赏自己的“初生婴儿”那样用爱的情感去“欣赏”自己的学生,才能发现美、发掘美、彰显美。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美的心灵”,并以此感染学生。
  教育工作者应该“心中有佛”。传说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绝类弥勒”的佛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而“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却说佛印像堆狗屎。当苏东坡得意扬扬地向苏小妹讲述这件事时,苏小妹对苏东坡说,佛印因心中有佛故说你像佛,而你因心中有狗屎故说佛印像狗屎。苏东坡顿悟。
  教育工作者应该学做伯乐。世界万物,“天生我材必有用”,视而不见必无用,见而不识必弃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比他人之长就在于他用犀利的眼光“透视”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本质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学做伯乐,不但要善于发现“千里马”,还要善于发现“老黄牛”、“爬坡驴”。
  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展学生的“美”。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启迪每一个人的良知良能,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发现千千万万个学生中每一个人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彰显和张扬每一个人的特点和长处并因时因势培养其成人成才,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缩小每一个人的负面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绝对优点和绝对缺点的人。只有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人们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显现的。长处和短处是相对的,因此有矮子当中拔将军之说。长处和短处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往往是在此时此地显优显长,而在彼时彼地却显劣显短。张飞醉打裁缝,短也;张飞“醉”捉颜炎,长也。长处和短处也是可以组合的,就如十个指头共同弹奏钢琴。教育就是要用高倍显微镜“放大”单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并将其向“良知良能”和“显优显长”方向发展和转化。育人用人,同此道理。因此,只能是让张顺下水,李逵上岸,诸葛抚琴,关公舞刀,而千万别让张飞绣花。
  教育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而作而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且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相对长处或相对不足的动态中的人。因此,我们也就不应该试图去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固定不变的教育模式去教育每一个每天都充满新鲜活力的活蹦乱跳的青年学生。世界万事万物均须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而作而为,谓天地人和也。
  古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聪明的父母就在于他们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发展方向的教育和培养,让喜欢读书者赶考,灵活者经商,老实者种地,腿残者搓绳,眼盲者按摩,聋哑者绘画和舞蹈。由此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2006年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姑娘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惊叹,震撼心灵,还会联想到登上国际音乐顶级殿堂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的智障音乐指挥家——周舟。
  “树根是我的孩子!”有一位被人为划为所谓“三类学校”的老师,一天带着一群学生家长去看一堆树根疙瘩,家长们莫名其妙。然后又参观一个根雕艺术展览馆,家长们惊叹不已。老师请出一位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根雕艺术家,艺术家说,“树根是我的孩子。我爱树根,就像我母亲爱我,我小时候长得很丑,可我母亲把我打扮得很漂亮,母不嫌儿丑”。老师和学生家长都深受启发。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塑造人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学生就好像是一棵树苗,学校的责任就是为她们浇根,培土,正干,整枝,护叶,防虫,将他们育成有用之才。既有栋梁之才,又有椽檩之才,也有根雕之才。一棵树根,或弃于荒野无人知,或埋入地下无人问,或焚于炉灶无人惜,或碍于路障有人怨。但如有伯乐相马者,慧眼识珠者,潜心雕琢者,将形态各异甚至千疮百孔的树根顺势雕琢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则可奉于殿堂。似龙似凤,因材而异;神似形似,因师而出。教师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根雕式艺术家。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关键之所在,也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之所必须。
  “根雕式教育艺术”的精髓是“因势育才”的 “扬长教育”。关键在于“伯乐”的慧眼和老师的匠心,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所谓“轻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是说器物各有其用,人物各有短长,只要扬长避短,人才能尽其才,物才能尽其用,世间皆无“废物”,更无“废人”也。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普通重点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特点有所不同。我们学校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我校学情的基础是生源多元化,学生组成复杂、层次不齐,录取分数不高。若以原有的“精英教育”标准来衡量,学生在观念上会存在事业目标、学习动力、专业兴趣等问题,这会成为他们成长进步的巨大障碍。当时也有“这样的学生怎么教?这样的学校怎么办?这样的质量怎么行?”的疑惑。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大国、强国,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要义之所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必须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人才有类别的不同。层次的不同。不同的事物。比较有标准的不同。评价有方法的不同。“社会分工论”、“相对比较论”、“比较优势论”是我们的思想方法。比讲经不可让孙悟空与唐僧比,比降妖不可让唐僧与孙悟空比。人,各有其能,各有其不能。只是人才类别不同、分工不同、职能不同、职责不同。整个社会机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发动机作为“心脏”,也不可缺少每一个“螺丝钉”和每一节“链条”。解决“卫星上天”的总工程师需要的是“一个班”或“一个排”,解决马桶漏水的操作工需要的则可能是十个或几十个“集团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组织师生用“社会分工论”和“相对比较论”的方法,寻找我们的学生在试卷上所不能反映出来的“素质优势”。我们结合实际对“学情”进行分析,并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总结出我们的学生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
  ——基础不足但爱思考。思想活跃、独立自主性强。学生高考分数不高,普通教育的基础可能稍弱一些。但我们认为,一次性高考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素质状况。高考主要侧重的是语言、记忆、数理逻辑思维等,而学生个性千姿百态,或攻于书,或攻于艺,各有千秋,社会也需要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人才。经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思想活跃、很爱思考,对社会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也有依赖性少,自主性强的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