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燕燕




  很多人认为职高生是“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做,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原则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从心灵深处用赏识的眼光看职高生。
  
  (一)认识赏识
  
  1.“赏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尊重、理解学生的本质。职高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反叛行为很多,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被动的、有待“喂”给知识的孩子。坚决反对那种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讽刺、挖苦、嘲笑式的教育方法。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上理解学生,鞭策学生;生活上关心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遇到的困难,使师生情感得到交流。
  2.“赏识”既是一种较深层次的认识,又是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即表现为以肯定、表扬为主,以否定、批评为辅的艺术性极强的教育方法。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首要的条件就是对受教育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必须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将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对于被赏识者来说,意味着自己的才能、人生价值被他人所认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那么赏识就会成为一种鼓舞、鞭策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赏识”更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教育艺术。人的活动本身可以分为动机、行为、结果等几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三者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外在条件的复杂性,动机与行为结果之间又往往表现出不一致。职高生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会出现动机是好的,而想法太简单或太幼稚把事办砸的现象。作为教育者在对其行为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尽量强调和突出对其“良好动机”的肯定,认可和引导,这样可以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动机,而且能够较好地解决其行为和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赏识”的若干方法
  
  1.主动赏识。所谓主动赏识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和发现、赞赏学生的优点,学生的任何优点和成绩都不应被埋没。职高学生听得最少的就是表扬,缺乏的就是对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不停地去寻找和感知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给其注入自信力。这样的赏识还应和物质的、精神的鼓励相结合,以便扩大赏识的作用和影响。赏识如果一旦失去主动性,赏识与被赏识的关系就无法存在,也就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目的。
  2.即时赏识。所谓即时赏识,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并赞赏工作对象好的思想、行为和工作中的成绩以及任何积极的变化。职高学生的年龄阶段仍属于青春期,他们的品质、性格、知识、能力等主要方面的状况还未稳定,更何况在不同的条件下,他们的思想及行为更具变动性。只有坚持即时赏识,才能不失时机地捕捉住工作对象的闪光点,再在实事求是评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闪光点往往会成为被赏识者进一步前进,发展的出发点及后进向先进转化的重要转折点。即时赏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重要的。
  3.比较性赏识。这种比较性赏识主要是对学生转化过程及其每一阶段转化结果的肯定和赞赏。职高学生身上坏习惯比较多,要他们改掉需要有一个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努力创造条件,促成好的转化,也要对其转化有时间上的宽裕,同时,又要关注这个转化的阶段性发展,不失时机地捕捉住学生的点滴变化,对其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及时地给予赏识。这种前后的历史性比较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加油、鼓舞、激励,它不仅可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而且会有效地加快思想转化的过程。
  
  (三)对赏识的感悟
  
  由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赏识原则。首先,要克服对学生的偏见。职高学生在初中是知识教育的失败者,精力过于充沛而经常违纪,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甘于落后被批评的心理。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偏见或不公正应是主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坚持是非原则的前提下,也应当学会宽容,这并非是对错误的宽容,而是对错误载体的宽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教育中的漠视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不怕被批评,但最怕被漠视,尤其是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当他觉得自己是个被社会、家庭、学校抛弃的人,那么这个后果更为可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防止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多用赞赏的、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们。
  正确的赏识是以“真、善、美”为标准的,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以至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都是衡量的客观尺度。赏识得当,才能使被赏识者充分认识和发扬自己的长处。用赏识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