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职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对策

作者:史艳亮




  [摘 要]本文对职教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良好心态;重视学生心理卫生保健;齐抓共管,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心理障碍 自尊 自立 自强
  
  (一)职教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校对2007级近200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有4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追求理想较高,但缺乏实干精神。绝大多数的职教学生希望将来有所作为,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出人头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择业上要求过高,如工资要高,活要轻,工作内容要新鲜刺激,管束要松。最好是自己能成为大老板,住洋楼,坐名车,养名狗,仆役成群。但他们大多数怕吃苦,怕困难,受不得一点儿委屈,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幻想不通过努力和奋斗便能轻易成功。这样的心态对将来就业埋下了祸根,高不成,低不就。
  2.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与社会适应性差相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职教生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渴望早日独立。对老师父母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有些学生还恨自己的父母。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有些低年级学生为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不安;许多学生渴望异性的友谊,却不知如何沟通和交流。大部分毕业生对即将走上社会怀有恐惧感和焦虑感,女生尤甚。这样的心态对将来就业是不利的。
  3.自我心理不健康。有相当一部分职教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非常自卑,觉得进了职教就低人一等,自己一无是处,前途一片渺茫。另一些人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不能接受批评。
  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能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不能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不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冲动;不善于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以服从既定的目标;遇到挫折忧郁、悲愤,不善于镇静对待,不善于分析根源,不善于保持乐观态度。
  职教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课程较松,所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获得的知识更加纷繁复杂,思想活跃。由于他们涉事不深、阅历不广,缺乏对社会信息的辨析能力,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甚至思想混乱,导致行为越轨。
  
  (二)思考与对策
  
  1.爱字当头,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心理学表明:任何人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职教生好胜心强,喜欢表扬,也希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因此,对学生采取:“大声表扬,悄悄批评;充分尊重,允许申辩;勤开导,多鼓励”的方法。
  (1)建立实事求是的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不同,横向比较,只会挫伤差生的自信心。所以,改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与自己过去比,便于把握进步与否;由单方面比较为综合比较,与别人比较,便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发现自己闪光点,学生才会有自信心。
  (2)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这样的话语并辅之于微笑。“你说得真好!”“不要紧张,慢慢说,老师知道你一定能行!”“老师给大家3分钟,比比看哪个组最先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第一,激羞法。当然,在激励中对个别学生采用激羞法,激发其上进心,就像弹簧,你压它一下,它会反弹起来,效果也不错。第二,展示法。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所以,老师应是细心人,把“一无是处”的学生某次写得比较清楚的作业展示给大家并给予表扬;把某位学生蹩脚的小论文中精彩的词句读给全班学生听;组织辩论并适当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第三,台阶法。在内容上降低要求,在方法上增设台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上台阶式,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跨入成功的大门。
  2.开展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良好心态。自立、自强恰似一根擎天柱,支撑着人们顽强的信念,鼓舞人们勇往直前。而职教生在父母的羽翼下舒适惯了,所以变得脆弱,怕吃苦。在此情况下,给学生讲了“王子与牧羊女”的故事,王子因学会织地毯赢得牧羊女的爱,并因此避祸自救。从中让学生明白拥有一技之长如何重要。然后,又引用一些名人佚事教育学生:无论做学问,还是搞事业,都必须具有吃苦精神。对于靠父母的那部分学生,引用林则徐平生不置恒产的故事与香港巨富李嘉诚的家教,让学生明白,父母留给子女最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而是教会孩子求生的本领和良好的品质,这样孩子才会终生不用吃苦,才能自立、自强。并用名言来告诫学生“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汉。”通过教育,学生开始主动思考自己的未来。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告诫他们“有时,选择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让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
  3.重视学生心理卫生保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定时开办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另外,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信箱,创设宽松的环境,与得“心病”的学生磋商,交换意见,以提高其现有的认识水平、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其容忍能力,逐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烦恼。要教会他们有关的心理知识,使其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4.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防患于未然。职教学生由于明辨是非水平低,自制能力较差,违纪违法行为日益增多。教师、家长和社会应随时注意他们的行为变化,及时防微杜渐,采取一系列超前预防措施,建立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多渠道、多功能教育和防治网络。首先,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认清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发挥家庭的纽带功能。家庭与学校应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客观地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问题,形成育人合力。再次,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职教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问,出门有人管,人人关心的一条龙教育防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