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训的思考

作者:鲁建秋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大量的校内实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拥有了仿真环境,提高了技能水平,但也存在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而汽车维修校外实训对学生来讲可以适应岗位、提高技能。对学校来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声誉。对企业来讲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发现人才,三方均受益。因此,各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纷纷加强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校外实训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原本“三赢”的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往往事与愿违。
  
  (一)校外实训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从生源角度来讲,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偏低、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通过校内教育思想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正值十七八岁的他们一旦步入企业,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泡网吧、上游乐厅,旷工、迟到等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无疑将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2.学校状况分析:好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只看重经济利益,把学生撒手推给企业了事。实训学生被“冷落”后,出现打架斗殴等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就不足为奇了。当违纪学生被“遣送”回学校后,学校声誉受影响时才突然醒悟,实训学生仍然是学生,学校不应该忽略他们。
  3.企业状况分析:接纳实训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很多汽车维修厂对学生校外实训的认识没有到位,甚至唯恐企业先进的制度、企业文化、设备和知识产权被泄密而不愿接纳实训生。有的把实训工作认为是“端茶、倒水”,不为实训学生提供实践空间。
  
  (二)规范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校外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岗前培训。学校领导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广集资金,购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教师走访企业,改革校内实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以保证实训学生在短期内掌握重点项目,以便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另外,实训学生必须接受职业道德、礼仪教育,以便与企业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必须接受实习安全教育,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对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许到校外实训基地上岗。
  2.实训前校方要与企业签订协议书。学校选送实训生是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为毕业上岗积累工作经验,对企业而言能提高自身知名度、发现人才,所以签定协议不管是学校还是汽车维修企业原则上都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都不要太注重经济利益。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还要本着相互协商的原则,从社会大局出发,从学生利益出发,联系各个企业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协议。一般情况下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双方的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训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安排。尤其是涉及到安全生产问题的一定要明确。
  3.实训以提高操作技能为宗旨。为适应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我校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训均聘请企业中具有汽车维修技师资格人员亲自作技术指导,要求实训学生参与生产中每一项管理细节中,全面学习企业的工作方法和方式。要求实训学生把校内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熟悉和掌握汽车检测、汽车修理、汽车制造以及汽车美容等具体操作。同时,能通过虚心请教和自觉查阅有关规范、规程和书籍找汽车故障症结和方法,初步养成独立思考与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汽车服务行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校企联合管理保证实训效果。为确保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校企要把教学、实习、生产三个环节联系起来,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如旷工、打架斗殴等严重影响生产的情况要停止实训,并予处罚。校领导应不定期走访企业,如有条件实训教师要深入企业,在参与实训指导的过程中,不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把关。学校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参与管理。对实训学生进行考评,一方考核不通过,实训成绩就定为不合格。
  总之,要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效果,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制度是根本保证,唯有不断发展壮大校外实训基地才能使中职汽车维修工更好地服务于汽车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