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刘凤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识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情感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进而优化教学过程。
  
  (一)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本身是一种情趣体验,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由衷热爱的积极情感是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关系。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题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通过亲切的教态,贴近学生的语言,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去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和谐与平等。
  
  (二)搞好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会发现自己对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对话交流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对话交流,在课堂上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学生、教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对话交流中,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构建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在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尊重的同时,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也提出了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也应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多于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合作是直接、最及时和最频繁的,这就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能,从而也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班上可举行“一帮一”活动,给差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桌,或给优等生找一个帮扶对象,指导他们制定目标、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协助语文教师帮助、辅导、检查差生,有问题共同交流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入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通过课题学习,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3.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拓展延伸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可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大量课外的教学资源;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图片或者视频材料;课中,运用多媒体展示众多的内容,增加课文的直观性;课后,要求学生去搜索整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欣赏。这些安排极大地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扩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例如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媒体形式,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充足的资源,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等,可改善以往呆板的教材形式,提高教材的表现力。有效地开展协商与讨论,并较好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鲜活课程资源,要用心去体验、去发现、去把握。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时刻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哪些可以作资源,该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还有很多种。如果课堂教学中把握得好运用得恰当,就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学习,也让语文真正融入语文学习,也让语文真正走进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多了解学生。只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用心研究,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文的氛围,就会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进语文,喜欢语文,爱好语文,语文在教学中就会“火”起来。
  
  参考文献:
  [1]唐玉辉.真正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2003,(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