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实践

作者:刘贯华




  [摘 要]技工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往往使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来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实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一体化 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点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往往使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经过思考和探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教学的效果。
  
  (一)以“实操”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操教学是分开的。先上一年的理论课,辅助几个基本实验,然后才是实操练习,考证强化。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上理论的时候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上实操的时候,迷迷糊糊,不知实操项目的研究目的为何。考证的时候死记硬背,完全脱离了学以致用的根本。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以实操内容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几大块,如二极管及整流电路、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等,并将电工实操考证的初级、中级内容涵盖在教学当中。
  例如在课程的开端,讲授完二极管的特性后,跳过书本章节的限制,将整流、滤波、简单稳压电路的讲授提前。通过电路元器件的插接与仪器仪表的观察(波形图如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与实用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便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了。该部分内容相对于三极管放大电路而言,易懂,好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初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同时,通过实操练习,锻炼了学生电路元器件插接和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为后面学习“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又例如在讲授“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过程中,由于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庞杂、抽象,是整本教材的难点。将零散的知识点围绕中级工考试的两个实操练习展开,讲授的内容包括从元器件的鉴别、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插接电路、焊接电路直到调试电路等。在一步一步地动手实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元器件的使用和鉴别,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同时通过对电路的调试和波形的观察,能够较好地掌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表明,当讲解诸如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过程及电流分配关系、放大电路中各电量瞬时变化的波形等这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时,虽然也借助了投影、电教片等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可以借助电脑多媒体课件,课件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而且形式新颖,互动性好,学生较易接受。
  例如讲解P-N结的形成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下课件。
  
  除此以外,还可以多利用现有的电子仪器和设备的特殊功能,为学生展现电子元件的特性,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示波器具有双踪显示的功能,可以用此功能形象地反映三极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反相”放大功能。
  波形显示如下:
  
  (三)在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全班集中教学、分组演示、个别辅导、人人过关等环节
  
  教材要求两学期上完,并要涵盖初、中级电工的实操教学,周课时平均4.5学时。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初级工、中级工水平,跳跃较大,对老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及辅导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行全班集中教学、分组演示、个别辅导、人人过关等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存在的不足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不可避免地使得整个教学围绕“考证”进行,没能够很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电子门铃或者台灯的电子调压器等。
  目前,学校正开展的“技能节”活动和“专业俱乐部”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补充环节。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可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寓“乐”于“学”。总而言之,“一体化”教学目前正逐渐渗透在技工教育的各个专业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组织教学,为学生打下结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