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突出实践性教学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作者:张德新 杨希武 许文祥 贺兴虎




  [摘 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突出实践性教学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本文依据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分析了实践性教学若干建设项目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建设项目
  
  高技能人才最基本的特征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也是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最本质能力。只有动手,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只有实践,技能才可以达到精湛。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实践性项目建设。
  
  (一)实践性教学建设的内容
  
  2003年,国家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示范性高职院校代表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引领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示范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三项工作: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因此,要牢固地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内涵建设的项目很多,但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支撑专业建设的条件也很多,但要重点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三项建设,这种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更为重要。
  
  (二)专业建设的实践性
  
  实践性专业是在2007年度国家和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推荐书中使用的概念。“实践性专业”是指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实践性专业”概念的使用,是强烈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实践教学的地位确定下来,使之物化成为一种制度。通过对2007年度4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推荐书的数据分析,“实践性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最高的学校为100%,最低的学校为25.50%,平均为80.32%。实践性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特色所在。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性,主要是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包括:
  (1)虚拟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按照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岗位情景,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虚拟实训,为学生实践操作前提供多种有效的仿真实训条件。例如可建立数控仿真培训基地、会计仿真实训室等,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实践的感受,使学生在虚拟的职业环境中接触企业的实际设备和技术,学到实际、实用、先进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通过虚拟场景的实训,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有三个层次:一是要用与企业一样的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训,实训现场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具有企业生产的氛围;二是要用与企业一样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实训,以生产性实训为目标,使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基本实现实训与生产的对接;三是引进企业到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以参股、合资、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生产性实训,做到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和运行管理。
  2007年度国家和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推荐书中还使用了一个概念,叫生产性实训学时。这一概念的使用,也是强烈要求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要“真刀实枪”地进行,不能纸上谈兵,要在真实的环境中用真实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对2007年度4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推荐书的数据分析,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占“实践性专业”的比例,最高的学校为100%,最低的学校为40%,平均为78.23%。
  2.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指的是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建设好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性特征很强的三支队伍。
  (1)技能名师队伍。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第一,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门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本专业学生的实训,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生产实践所需的专业技能。第二,参加本专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参与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第三,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技能名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中具有领军性的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2)能工巧匠队伍。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和全面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使“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占本专业实践教师数的50%以上”,“实践教师中高级工以上的比例占实践教师数的80%以上”。能工巧匠队伍是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实训的一支主体教师队伍。
  (3)考评员(含培训师)队伍。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需要建立起一支能够胜任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考评员(含培训师)队伍。考评员(含培训师)队伍是学生职业技能考核、评价、鉴定的一支测评教师队伍。
  以上三支队伍都是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师队伍,这三支队伍全面体现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性的具体化形式。
  
  (三)实践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主要是要以涵盖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其建设的项目主要有:
  1.实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形成为主线,构建与各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可以由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训练、技能项目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企业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等环节构成。
  2.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各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分析入手,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
  3.项目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课程和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以职业活动和行为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项目课程认为,不仅仅知识与技能是课程内容,而且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也是重要的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人才素质要求是项目课程的本源。
  项目课程要求打破知识的学科逻辑,并非意味着不需要逻辑,而是认为逻辑是有多种类型的,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更应当遵循的是工作逻辑。要建立项目课程的结构体系,就必须寻找到各个专业所特有的工作逻辑。项目课程体系包括课程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一门课程内部知识的组织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