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心理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任淑惠
[关键词]心理规律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共性,但体育教学还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兴趣?怎样运用注意规律去组织教学和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启发去开动学生脑筋、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完成学习和练习任务。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解决诸类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1 大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兴趣广泛,需求迫切,好奇心强烈。这些心理特点表现在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很鲜明。但当他们接受了大学体育学习后,体验到的教学形式、方法、内容和管理要求等与中学阶段有重复或差不多时,好奇心和求知欲则受到很大影响。加之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明显下降,甚至有的学生对大学体育课产生厌倦或对技术学习失去信心。
2 理想、动机、情感、兴趣的关系是辩证的。理想、情感集中表现在动机上,而动机则靠培养兴趣来体现情感。因此,要强化动机,首先就要培养兴趣,要使大学生对体育学习有自主的持久而稳定的心境,兴趣才可能转化力动机。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3 教师教学好坏,很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就浓,相反,如果教法呆板单调,教师教学又不负责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明显下降。所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践证明,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使练习方法新鲜,场地布置新颖,学生就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课堂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劲头,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4 运动技能好坏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中,当学生运动技能较差时,就会失去信心,兴趣就会显著下降。因此,教师应把兴趣的培养纳入教学环节中去。对素质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应重点帮助辅导和鼓励他们,这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往往有的教师忽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无帮助的。正确的做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时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技术的基本条件。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往往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意练习显然很重要。
2 运用注意规律并不仅仅局限在课的开始,而应贯彻在课的始终。应该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便及时去发现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形象化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教具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他们的意识对某些对象和现象的指向和集中。实践证明,善于运用注意规律去组织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新异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适应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必须大力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大学生多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和锻炼是适宜的。当前,高校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示范的形式开始,而后学生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能激起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改革课堂教师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教师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去摄取知识。这符合大学的心理特点,提高了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高校体育教改中值得提倡的方法。
4 发挥教学的直观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直观性,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手段组织学生感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地发挥直观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便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直观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为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学习、理解、掌握动作,通过充分生动的直观作用,来丰富感知并使直观感知和积极思维很好地结合,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法,有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图像直观等,通过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直观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情绪、意志,鼓舞信心和树立勇气。这对掌握动作和提高成绩都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