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画龙还需点睛

作者:刘先辉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类赛课活动,以达到内练硬功,外树形象的目的。但是,许多学校,许多学科赛课结束后,要么作鸟兽散,要么评课流于形式,只谈优点或只谈缺点,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课是很片面的,那种任凭评课者“天花乱坠”地评,要么十全十美,要么一无是处,却没有执教者对教学思路、教学见解、教学结构述说的权利,是不可取的。评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做好教研活动中的评课工作,有利于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进一步把握课改方向,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质效,更好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 “教”、“评”更能相长。“教”是“评”的基础,“评”使“教”能提高。只听不评,等于白听,充其量也就是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已。那么,“评课”怎样评?评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认真地组织并开展好评课活动,就非常有意义,能更好地让参与活动的老师择善而从,择优而学。
  评课活动中。应该积极倡导并建立一种和谐又实事求是的评课文化,创造一种新型平等、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评课环境。为此,笔者认力评课须注意“八重”:
  1 重目的。组织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而不能盲目而为。评课过程中,应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明其优点,指其不足,以帮助、指导授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反思自我,吸取长处,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 重亮点:不管是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还是各类形式的赛课,都必须突出一个亮点。事实上,没有一节灤的课堂教学是尽善尽美的,再好的课也有缺点,也有瑕疵,也有遗憾。所以应当允许课堂教学中有“漏洞”,但不是漏洞百出,更不是知识性的“漏洞”。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突出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课堂结构、可以是教学思路、可以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当然也可以是连贯优美的教学语言、简洁明晰的教学板书、活跃浓厚的教学氛围。
  3 重教者:评课时,要关注执教的几个维度:①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②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③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气氛;④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作为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⑤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4 重学生:评课时,还应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①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不能总是让几个活跃分子轮流表演,应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②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项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③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普遍性;④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5 重鼓励:评课时,要善于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切入点,教学思路,教学结构不尽相同。切不可评得一无是处,应找出该节课的亮点,教师也像学生一样需要在肯定中成长,因此要坚持激励原则。
  6 重研究:评课者应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说清自己听后的感受,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指出存在的“漏洞”。以往评课,出现的“好好先生”很多,不痛不痒,“无病呻吟”,不着边际,泛泛而谈,百般客套,平淡无味,没有明确的目的,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
  7 重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评课应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二维教学目标,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效果,评教学过程。
  8 重切磋:课后客观评析,加强指导,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每位评课者还可以谈谈自己上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什么地方要重点突出、什么地方要反复巩固。在交流切磋中共同提高。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要评出研究气氛,要评出学术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的评课文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样的活动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能推动研究更加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