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三引”
作者:李 静
一、多引导对话,让学生成为支配课堂时间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实践,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活中使主体与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特定的情境中逐步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构建以及智慧的启迪。同时,要给是时间,要有层次地进行指导,在这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放飞自己的心灵,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由于个体方面的差异,每个人所获取的信息各有千秋,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对话,在生生对话中,使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展开,从而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产生争议,或触动联想,或激发疑虑……从而使对话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
为充分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生生对话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①两人或多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对话;②小组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对话;③大组之间开展交流互补;④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互补。这种多向互动的特点,要求教师能及时点拨提升对话过程中的种种交互功能,如互补式互动的作用(一方顺承另一方的意思说,对另一方所提出交流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使另一方的意思更趋完善),正反式互动的作用(一方对另一方的交流内容呈现一正一反,双方从正反两方面说,使交流内容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相映式互动的作用(交流中双方说的各是,件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又能和谐地统一于一个题旨之中),争辩式互动的作用(交流中一方的发言是对另一方的批评或否定,提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引发了争论),把互动引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学生与教师对话决不是简单的学生问、教师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师生双方融为一体,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多引领思考,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师生互动,体现在给予学生正确的时间态度上。互动性课堂,必须以时间作保证,时间是衡量师生互动情况的首要因素,从传统的教学状况看,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在时间的分配上大体上是师八成生二成的,结果是教师辛苦了,学生不得要领,各方面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生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笔者讲《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备课时做了这样的准备:以2005年感动中国的《千手观音》导入,分析课文时出示两个心理测试题:①,假如你必须依次舍弃下列答案中的一样东西,你会最先舍弃什么?亲情、友情、爱情、事业、金钱、权力。②如果有来世,你选择做什么?答案:快乐的蚂蚁,幸福的小猪,自由的蟑螂,精明的狐狸,痛苦的人。用一种很人性化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文章的主旨也就跃然纸上。人虽然不能坦然地选择,但却要坦然地接受,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时间花得很少,而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地训练。课后,让学生去阅读读本中《我与地坛》的全部七个部分,培养他们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时间的主人。
三、多引向课外,让师生共同成为支配一切学习时间的主人
师生老是认为课堂时间不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只有发挥现代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拓展课堂向外延伸的空间。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了多媒体网络设备,这就为师生搭建好了互动平台,用好这一平台是解决时间不足的好途径。
课堂教学不一定都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加入学生主动参与的元素。教师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每周卜课的时间不足问题将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可直接与学生在网上时时对话交流解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时间,这就比课堂上的回答和思考更深入些,也更能体现师生的个性。很显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把课堂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创造一个教与学互动的新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不再局限在校园,教学也不再神秘,学习也变得更加富有内涵,也使教学策略上的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成为可能,关于这一点还有待于在共同实践中加强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实践起来难免会本末倒置,忘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真正做到了“三引”,互动就变得真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