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宋秋彩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借鉴“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尝试教学法;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导语,设计思考题,写赏析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尝试教学 导语 思考题 赏析文章
  
  前些年,数学界出现了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尝试教学法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新教法,是一种颇具生命力的开拓型教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变革更显示出其内在的合理性。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李老师这番话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尝试教学法找到了依据。深刻领会尝试教学法的理论精髓后,笔者根据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借鉴一些学校进行尝试教学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回答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尝试教学法探索的问题。
  
  (一)尝试让学生设计导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导语,从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这种做法仍然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对待,仍然把教师看做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习尝试教学法以后,我首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导语,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具体做法是:每学习新的单元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导语的设计,每一单元3篇文章,全班48名同学,每4人一组,共有12个小组,每4个小组设计一篇文章的导语,看哪一组设计的导语更精彩。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设计的导语,思路之开阔、语言之精练优美、创设情境之巧妙,令人刮目相看。如学习《师说》一文时,有的小组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一种人,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每当看到我们有了一点进步总是很高兴。有一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在这样的爱里快乐地成长着。在爱的氛围里,我们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这种爱。他就是老师,这种爱就是师爱,马上就是教师节了,大家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这则导语,注意了课文主题,紧紧扣住课文的内容,并结合教师节的来临,极具鼓动性,比单刀直入,迅速入题的方法和效果要好得多。再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学生拟出了这样的导语:“说到秋,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她,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田野,橙黄的果园;是欢乐的季节——天高云淡,风清月白;是豪壮的季节——香山红叶,钱塘秋潮;是飘渺的季节——皓月当空,桂香暗动;是怀旧的季节——秋风瑟瑟,落叶萧萧……那么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呢?”类似这样的导语,真是数不胜数。当某一小组拟的导语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赏时,这一小组的同学上课时眼睛都是亮的,有了成功尝试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的像上了发条的钟摆一样,想停都停不下来。同时,让学生设计导语的另一好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文。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怎么可能设计出符合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导语呢?
  
  (二)尝试让学生设计思考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同时更要启发他们思考,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比如在学习《项链》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玛蒂尔德在十年以后,如果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结尾莫泊桑将会怎样设计呢?”也有学生提出:“如果把结尾改成大团圆式的,这是否又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呢?”还有学生质疑:“玛蒂尔德和佛莱思节夫人都属于爱慕虚荣的人,而两人十年后的结果为何有天壤之别呢?如果是佛莱思节夫人丢了项链又将怎样呢?”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有价值的思考题是传统课堂上无法见到的,如此,谁还能怀疑尝试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呢?在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时,学生设计的思考题就更千奇百怪了:“如果那个台湾同胞是个台独分子,教授还会向中国人致敬吗?”“文中的那个台湾人,是真有其人,还是作者虚构的呢?”“在中国富强标准的问题上,如果作者的回答是‘十国人的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那结果又将如何呢?”没有阅读,哪有思考?没有质疑,哪有创新?
  
  (三)尝试让学生写赏析性文章,让学生的语言亮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的语言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人们都说教师是耍嘴皮子的职业,尤其是语言教师,似乎有着天生的激情,一走上讲台便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真可谓痛快淋漓地展示了自己的嘴上绝活,教师是说痛快了,过了一把又一把的演讲瘾,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光会听不会说的录音机,学生表述问题时,语言干瘪,空洞枯燥,更谈不上精彩,语文课堂没了语文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在导语设计、课文探究、质疑问难等环节的教学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尝试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习文章语言。在入学之初,引导学生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这种方式来进行基本的赏析训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要求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到了三年级,开始尝试引导学生们从文章的语言、内容、写法、读后的联想和感受方面写赏析性的文章,要求他们选取一点写50字左右的赏析小短文。随着学生赏析水平的提高,学生发现原来的要求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赏析需求了,同学们的赏析角度不断拓宽,赏析短文的字数也从50字上升到了150字。我惊喜于学生们赏析水平的不断提高,惊喜于学生们课堂语言的精彩亮丽。当同学们发现了课文语言的妙处以后,自然而然地会加以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语言丰富了、精彩了。同学们在尝试赏析诗歌及叙事类文体的语言后,也开始尝试赏析说明性文体及议论性文体的语言了。原先枯燥的说明文学习和议论文学习的课堂,如今也变得有声有色了。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自己应先具有创新意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模式是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良师益友”,它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必将为语义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