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围绕“三个转变”搞好内涵建设
作者:韩洪建
效益为主的三种不同分配方式,做到教职工收入与工作岗位、工作贡献挂钩,部门划块经费与办学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各系部及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近5年来,通过严格实施与办学效益相关联的年度财务预算和核算管理,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学院财务收支基本达到平衡,并略有盈余。
通过创新并建立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原来“一竿到底”管理模式下的只有校长单方面办学积极性,转变为在“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基础”管理模式下的包括校长、中层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工在内的多方面办学积极性。使学院各项工作由原来的少数人干,转变为现在的分级多数人干;由原来的要我干,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干;由原来的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去干,并力求干好,从而为适应从小规模办学向大规模办学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向打破学科界限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变
这个转变主要是指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来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我们现在从事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既要注重它的层次性,同时也要注重它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要从传统的中专向大专靠、大专向本科靠,即中专是大专的压缩型、大专是本科的压缩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打破传统的、高一级办学层次压缩型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模式的制约。从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来看,学科在高等教育中主要是指学术的分类。专业,在广义上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上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众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突出特色专业,巩固优势专业,发展紧缺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原则,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服务社会为目的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构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职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专业体系。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一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是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就是要破除与培养对象(学生)、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不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高等职业教育不受学科限制。二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三是在教学组织上,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行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实训课、选修课和课外实践活动为架构的教学组织形式,纵向以模块化教学为主;横向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着重突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四是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鼓励创新,不拘一格,注重实效,确保课程教学能够“学得好、用得上、有后劲”。
课程改革包括对课程的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其中课程内容改革是基础性的工作,总的目标是强调应用性、过程性、整合性、科学性,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一方面规划好专业主干课程,理顺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把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职业知识和能力指标,明确教的针对性和学的目标性。五是科学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根据传统教育的模式确定,而是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把生产实践中的实例、个案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设计和加工,实现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并邀请有关校外专家到校参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比如邀请水工专家做工程建设实践报告,邀请广告公司的专家做广告设计讲座,邀请IT行业人士到校介绍工作经验,组织学生观摩施工现场、参加产品展示会等,使在校生对今后从事职业有一个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近几年来采取的一系列课程建设和改革措施,使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组织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将不断创新,把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本文作者系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1]